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規劃好耕地建設 確保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11日 08: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耕地是農業生産的基礎,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係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馬虎不得。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是守住國人飯碗,保證溫飽的基礎。提高耕地質量,擴大高標準農田面積,促進糧食綠色、高效生産,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耕地面積毫釐都不能少

  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它與我國大熊貓同等重要。我國人均耕地少,耕地質量總體不高,耕地後備資源不足,保護耕地刻不容緩。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就是保護耕地的一種重要手段,一旦劃定就只進行農業生産,嚴禁農田“非農化”,為此我國還制定了系列措施,加強保護永久基本農田。

  2016年8月,原國土資源部和原農業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的通知》,標誌著全國範圍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拉開帷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印發,強調已經確定的耕地紅線絕不能突破,已經劃定的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絕不能隨便佔用。2018年2月,原國土資源部印發的《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永久基本農田“劃、建、管、補、護”長效機制,全面落實特殊保護制度。

  三年時間通過對制度的不斷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正逐步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生態系統保護相統籌。到2020年,全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將不少於15.46億畝,基本形成保護有力、建設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格局。

  農地農用,耕地面積毫釐都不能少,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在保護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耕地作用,加快推進小麥、玉米等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規範有序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節約集約用地,保護和優化糧食産能,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確保糧食高産安全

  “以前到處是坑坑洼洼的小土路,現如今機耕道通到家門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種田真是方便多了。”江西省崇仁縣蛇皮村農民丁琴高興地説道。把中低産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蛇皮村耕地的成功嬗變,正是我國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我國從2011年開始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到2018年已經建成6.4億畝高標準農田,這一年,我國的糧食産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

  高標準農田不僅給農民帶來了生産的便利,也讓他們嘗到了增收的甜頭。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糧油處處長丁斌説:“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後糧食平均畝産能夠提高100公斤左右,地力(耕地質量)提升1到2個等級,生産能力就鞏固提升了。藏糧于地,藏糧于地顧名思義就是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質量。”

  同時,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化肥農藥的畝均施用量可分別減少13.8%和19.1%,推動農業的綠色生産,提高了糧食的品質。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要實現目標還有3.6億畝的建設任務,為此,多地立下了建設目標,江西省計劃用4年時間,新建1158萬畝高標準農田;廣西到2020年要完成27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過去農田建設“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正在被改寫。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要毫不鬆懈的將耕地保護好、建設好,絕不能有閃失。2019年,我們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質量,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産量穩中有進。(文/魏利潔)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