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敬偉:“不為人民服務”的反諷意味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08: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無錫新區某公司工作的周力,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實名舉報公司不支付加班費,要求補償加班費。但勞保監察隊負責人稱,從勞動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看,想要從勞動部門解決此事,已經很難。為此,周力給勞動部門送上一面“不為人民服務”錦旗。(11月24日《現代快報》)

  公眾送給職能部門“不為人民服務”錦旗,這樣的評價具有強烈的反諷效果。

  客觀而言,當地勞動保障部門並非不作為,而是作為不見效,按照周力的説法就是“不給力”。這期間的是是非非,也許真像勞動保障部門所言,自己盡到了責任。但相對於企業和權力部門,個體維權者永遠處於弱勢地位。從2008年至今,維權者和老東家已打了至少14場官司,可是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這足以一窺勞動者維權的艱辛程度。事實上,勞動者加班費問題,也是當前困擾中國社會的普遍性難題。而難點所在,除了勞資關係的權利不對等,勞動仲裁部門的調解不力也是關鍵原因之一。

  相比那些逆來順受的勞動者,還有行為偏激的維權者,周力遞送“不為人民服務”錦旗的方式,社會反響更強,維權方式更為理性化。一方面,周力是按照法治規則將維權進行到底,不憚于向權力挑戰;另一方面,周力順應中國社會多元化的特點,採取中國社會最時髦的行為藝術維權模式,很巧妙地製造了現實社會對接虛擬網絡的熱效應——果不其然,他變成了網絡紅人“錦旗哥”,使其維權效應迅速發散膨脹。

  “不為人民服務”看似“為人民服務”的文本變更,實際上直指公權執行力上的硬傷。“錦旗哥”已採取了法律維權手段,因此他不是單純地利用網絡民意,而是刻意製造輿論監督的效果。這是讓人佩服的。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期,權力、資本和權利的博弈異常激烈,讓權力依法作為,讓資本節制利欲衝動,讓權利公正保全,法制未必全能奏效,道德更顯得孱弱無力。只有來自民意的表達,依託平媒尤其是網絡平臺,聚集為博大的輿論監督氣勢,才能讓權力敬畏、資本俯首。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