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童大煥:給老人讓座,需要理由嗎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9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名中學生在南京公交車上集體不讓座,漠視一個給孕婦讓座的白髮蒼蒼的老大爺站在身邊(見昨日《新京報》)。網絡上也有為他們辯護的理由:書包很重,“我們比這些老人累多了”……

  我讓正上初三的兒子來評判,他每天在公交車上都要來回耗去一個多小時。他説,學生確實累,但累也不是不讓座的理由。我再問他為什麼,他説,學生再累,多站一會兒沒事,老人站久了會出事的。

  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真的需要理由嗎?是的,需要理由,但它的理由就一個:他們是弱者,所以更需要幫助。他們的行動更遲緩,反應更遲鈍,完全沒辦法和青壯年“爭先恐後”,在顛簸和隨時面臨剎車的公交車上,也缺乏青壯年一樣敏捷的反應能力。讓座沒有別的附加條件,什麼累不累等。如果加上這個累不累、行李重不重之類的附加條件,所有的不讓座都有理由。

  耐人尋味的是,一種“圈子文化”正在破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愛幼的文明。比如報道中提到的上高一的一位女生李媛惠遭遇的尷尬:“我猶豫過也想讓座的,但是有點不好意思,我旁邊的同學都沒讓座,其實讓座也需要臉皮厚、膽子大。”

  由是觀之,並不是7名中學生都不約而同地累得沒有了讓座的力氣,更多的是一種不健康的“群文化心理”在影響著尊老愛幼的美德傳播。

  有一種可能,是學校教育一門心思只顧著孩子的功課學習,一門心思應對高考、應對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的培養,種了應試的草、荒了品德的田。

  另一種可能,是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陷入了大而空的泥淖。一些大而不當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讓學生摸不著夠不到,無法體現到細微的點滴行動中來。

  其實對於中小學生乃至我們每一個成年人,品德教育都不能太高蹈,關鍵讓每個人做好基本的事情,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關心身邊人和事,逐漸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有自信的公民。就如古人説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童大煥(媒體人)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