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佘宗明:“完成指標式”的停電該讓誰臉紅?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7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從9月3日起,河北安平縣為完成節能降耗指標,每3天停電22小時。限電期間,不僅居民家停電停水,醫院和紅綠燈也遭停電,縣城內發電機和大水桶因此熱賣。5日,安平縣有關部門表示,醫院和紅綠燈將不限電,但仍將出臺新限電措施。(京華時報 9月6日)

    當“限電”的巴掌扇到了“民生需求”臉上,勢必傷民不淺。在“完成限電指標”的集結號下,“被節能”的百姓們只能坐看權利遭侵蝕。

    “低碳環保”,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標誌。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共生訴求,節能降耗,作為緩解資源緊張的不二之法,理應廣受推崇。政府與民眾,都應將“低碳”概念植于日常生活模式中,踐履綠色理念,為社會和諧“添磚加瓦”。設立限電指標,本意無疑是想以政策層面的規劃,來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構建。

    但是,欲達“限電”目標,不能揠苗助長,而需要從提升百姓環保觀念、減少企業能耗、拓展新型資源等多方面著手。

    可在安平縣政府部門的邏輯裏,“完成指標”的宏大敘事,卻成了可以擾亂百姓正常生活秩序的“免罪金牌”。為了讓政績單上的能耗數據更光鮮,竟連任何商量餘地都不給,就一紙令下,停電停水。誰都知道,水與電是不可或缺的社會物需,切斷了水電供給源,就是給民眾生活起居設障,許多公共設施,也會因此停頓、失靈,百姓生活的舒適度、便利性必然大打折扣。

    強制停電,按照當下流行的表述,可謂“停的不是電,是權利”。畢竟,節能誠可貴,民生價更高。無論什麼指標,都不能逾越人本考量,都必須著重於民生福祉。限電指標的實現,不能以犧牲民眾正常生活為代價;即便難以實現,也應將“亡羊補牢”之策繫於“減少資源浪費”上,而不是將擠佔民生空間。為節能而切斷“百姓的幸福”,凸顯出的,只會是政策落實的僵化和笨拙。

    百姓權益,不是想捏就捏的“軟柿子”。美國政治哲學家諾齊克説:“對權利最輕微的侵犯也是侵犯,也是道德上不允許的”,正常的生活需求,都遭遇“投機取巧”政策的阻塞,豈止是“輕微的侵犯”和應遭道德上的譴責?沒水沒電,難道要群眾過著“飲水于泉”“鑽木取光”的原始人式生活不成?

    在權力選項裏,“民生福祉”永遠應是首選。捨棄民生關懷,只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追求政績符號,或機械化地落實良性法規,是權力倫理和民本價值的雙重走失。

    安平的“完成指標”式的停電,與河南“耗資600萬元的千盞路燈不開,為‘節能減排’”如出一轍。在這種本末顛倒裏,我們看到的是公權力運作的傲慢、僵化,以及由此導致的對民生的赤裸綁架。

(佘宗明 原題:“完成指標式”的停電赤裸裸地綁架民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