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利:越貧窮,越是相信江湖郎中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1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針對張悟本的迅速躥紅,不少人都提到了媒體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青年報的一則評論就指出,該事件襯托出媒體倫理的短板。

  但這裡的媒體具體是指哪些,值得認真分析。其實,通過此前大量關於張悟本的報道,我們不難看出,真正推動張悟本走紅的媒體,主要是都市類、晚報類報紙、電視、廣播、網絡,還有暢銷書。更準確地説,那些針對一般市民、農民——或者説經濟地位較低的受眾的媒體,在報道張悟本時表現得比較狂熱,而針對經濟地位較高的受眾的媒體,則表現得較為客觀和理性。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高端”讀者,往往有較高的收入和學歷,具有比較強的辨別力,對媒體內容的要求自然就非常高。如果針對這類受眾的媒體人云亦云,無法提供較為理性的內容,根本就無法贏得讀者的信賴,自然就無法生存和發展。這就逼著這些媒體的記者和編輯們對社會熱點保持嚴謹和質疑的態度,審慎采編,精心選擇。現在的一些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財經類報紙、電視頻道、網站等,因為其針對高端受眾,對報道的信息同樣也非常慎重,哪怕是轉載。

  而一些針對經濟地位較低的受眾的媒體,如當下的都市報、市民報等,因其出版週期短,用稿量又大,編輯和記者有時缺乏核實有關信息的時間。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受眾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差,對媒體過於信賴。即使媒體刊載了一些不嚴謹甚至錯誤的信息,受眾可能也不會發現,甚至信以為真。

  據報道,張悟本躥紅之後,掛號費竟然高達2000元,如果挂他300元的普通號,要排到2012年。這不僅僅表明非常多的人信任張悟本,更表明他們信任媒體的推薦,認為媒體的推薦是對的,是不需質疑的。這樣,這類媒體的記者和編輯就缺乏核實和審慎辨別信息的動力(除非媒體內部有這方面的考核),見什麼火熱、什麼吸引眼球就報道和轉載什麼。很多網絡推手之所以能屢屢得手,利用的就是一些媒體的這一“軟肋”。於是在該類媒體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的現象是,今天剛轉載其他媒體上的某條信息,第二天就報道説這條消息是假的,讀者有一種被當猴耍的感覺。如今聲討張悟本的媒體,有多少沒有為其“神奇”吹捧過?

  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越是針對低收入讀者的媒體,其信息的質量可能越低。比如,一些針對打工者的故事類雜誌和報紙,不僅正文中許多內容低俗,還常常刊登諸如貴婦徵婚、性藥等低劣廣告。很多地方的縣級電視臺都直接針對農民,但不少臺的廣告又臭又長,各種欺騙性廣告大肆橫行。

  傳播學上有一個“知溝”的概念,説的是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獲得信息和知識的速度大大快於社會地位低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知識和信息鴻溝會不斷擴大。大眾傳媒已經成為人們獲得信息和知識的重要途徑,而隨著傳媒的細分,經濟地位高的受眾不僅獲得信息和知識的速度快,其還能從專門針對他們的媒體那裏獲得高質量的內容。而社會經濟地位低者,不僅落後在速度上,還落後在獲得信息的質量上。這樣,越富有,獲得的信息質量越高;越貧窮,獲得信息的質量越低,如此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經濟地位低者,也能獲得較高質量的信息,用以指導自己的生活、改變自身的命運?首先,那些針對低收入者的媒體應加強其職業精神的培育。為讀者提供負責任的、理性的信息,這是媒體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無論哪種媒體都不例外。其次,黨報、衛視電視臺等要真正承擔起公共媒體的角色,讓經濟地位低者找到一個可以信賴的、又能以比較低廉的成本經常接觸到的媒體。比如,中央電視臺要在其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等對社會熱點事件及時做出盡可能公正、理性和客觀的報道和評價,以滿足經濟地位低者在收看電視時獲得較高質量的信息。其三,要加強公眾的媒體素養教育,提升公眾尤其是經濟地位低者、文化水平不高者對信息的分析和辨別能力。(原題:越貧窮,獲得的信息越低劣?)

 

責編:任釗奇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