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強:病態心理是最大的社會安全隱患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25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3月23日上午,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小學門口發生一起特大兇殺事件。一名當過外科醫生的中年未婚男子在55秒內,持刀連續朝正在等待學校開門的13名小學生捅去,造成8死5傷。新華社記者涂洪長評述説:“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校園本應該是清靜之地、安全之地,最不應該發生流血死人事故。但這兩起慘劇卻偏偏發生在校園內外!這提醒我們,在校園特別是中小學內,未成年人比較集中,相對缺乏應對突發安全事故的意識和經驗,這樣的場所更應當安全警鐘長鳴,安全保衛工作更要細之又細。”

  涂記者的話當然有道理,學校確實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責任。假如在學生進校的高峰期,學校有更嚴密的防範措施,或許慘劇就不會在校門口發生,即使發生,也不至於有如此嚴重的後果。但即使該校的安全措施做得很細,也可能還是難以避免學生慘遭橫禍。從報道可以看出,兇手鄭民生當天出來,就是要行兇殺人且不針對特定對象。假如學校在校門口的防範工作十分嚴密,不給他留下下手的機會,那他也可能在離校門口遠一點或更遠一點的地方下手。

  官方材料説,鄭作案的原因有二:一是與原單位領導王某有矛盾,辭職後謀求新職不成;二是戀愛多次失敗,尤其是與當前所談女友進展不順,心態扭曲,故意殺人。鄭所在社區的居民也説,鄭這樣40多歲的男人,事業、婚姻都無成,房子也沒有,又沒有人給他溫暖,他幾乎就是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失敗者”。這種人一旦感到絕望,就很容易走極端。這些鄰居呼籲社會應多關注這種潛伏著的“病人”,避免他們走上絕路,給社會帶來危害。

  可見,此案的發生固然與學校安全工作不到位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鄭民生的病態心理。這種病態心理註定了不在這一地點殺人,就在那個地點殺人;不在這一時刻殺人,就在那一時刻殺人。簡單的防範措施(如在學生進校高峰期增加值班人員)是不頂多少用的,最徹底的辦法應該是對像鄭民生這樣的“病人”進行有效防治。治,是指政府與社會都要關心像鄭民生這種被社會邊緣化的“失敗者”,讓他們的心理健康起來,陽光起來。

  防,是指建設和諧社會,讓更多人都感到溫暖,儘量不讓人被社會邊緣化。當然了,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比如,鄭民生産生病態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戀愛失敗。如今我國的性別比偏離正常值越來越遠,將來找不到對象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其中又涉及當事人個人性格等原因,不全是社會原因),那是不是意味著將來由此引發的犯罪也可能會越來越多?可真要解決出生性別比的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此案確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但不應就事論事,而應看到案件背後的深層次因素。

責編:趙春曉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