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周俊生:不負責任的銀行吹大房市的泡泡

 

CCTV.com  2010年03月18日 09: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地王再現京城,令國人譁然。財大氣粗的央企一擲億金,為已經高居不下的房地産市場再添了一把幹柴,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地王的出現,有著內在的經濟衝動,當拍賣槌落下,北京市政府就在一天之內獲得了143.5億元土地收入,而央企則通過這種“攻城略地”的戰役,牢牢地佔領了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制高點。那麼,商業銀行在這中間又擔當了何種角色?

  面對雄起的地王,必須正視一個現實,它的出現,其實有著堅實的市場基礎。地王不是脫離市場現實、飄浮在空中的一個“太虛幻景”,而是由不斷走高的房地産市場一步步壘起來的。而我國房地産市場之所以會形成今天的亂象,銀行信貸的支持顯然“功不可沒”。

  去年,隨著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執行,銀行信貸出現了爆髮式增長,全年接近10萬億元的信貸規模,相當於過往三四年的新增量。在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麼多的信貸是不可能為實體經濟所消化的,因此它們的流向一直受到懷疑。儘管金融監管當局一再強調嚴禁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産市場,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産市場,其實只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否則,大規模的信貸資金就成了空中樓閣。

  最近一二十年來,我國的銀行儲蓄一直快速增長,僅以今年2月的數據來説,據人民銀行網站公佈,到當月底,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已經達到6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4.97%。如此高的鉅額存款放在商業銀行,給它們帶來的不完全是“利好”,而且是沉重的利息支付壓力,商業銀行只有把這些存款貸出去,才能賺到存貸利息差之間的利潤。但是,對於商業銀行來説,如何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卻是一個頗費思量的問題。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初,我國推出了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這個政策的本意是為了扶持困難重重的中小企業,加大投資力度。但實際的情況是,真正投向中小企業的信貸資金,在近10萬億信貸規模中只佔10%左右的比例。因為中小企業的運營不夠穩定,向它們放貸雖然滿足了政策的一時之需,卻給信貸資金帶來了很大的風險。相比之下,房地産市場由於其可靠的增長性,已經成了一條相對安全的放貸渠道。因此,當貨幣政策開始寬鬆的時候,特別是當國家政策在2008年底一度曾經産生了扶持房地産市場需要的時候,商業銀行向房地産開發商放貸,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

  房地産市場成了一條安全性最好的銀行信貸渠道,它給出的信號是很豐富的。從深層次來説,它説明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外貿受阻,內需不活,銀行缺少能夠有效消化其不斷增長的存款壓力的放貸通道。而更為嚴重的是,這一情況説明,房地産市場已經“成功”地綁架了中國經濟,它不僅使地方政府可以無視中央政府的市場調控決策,不僅使央企可以繼續肆無忌憚地爭當地王,而且也使商業銀行心甘情願地與房地産開發商站在一起,成為它們有力的支持者。

  很顯然,要改變我國目前房地産市場的狀況,可取之道是加強金融監管,從源頭上切斷商業銀行對房地産市場的支持。可以想見,即使央企成為地王的所用資金完全是自創利潤,沒有用商業銀行的一分信貸資金,但是,當銀行信貸真正放棄了對房地産市場的介入,那麼,房地産市場自然無力支撐目前的高位,地王也就失去了市場基礎,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太虛幻景”。

  但這樣做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對銀行信貸採取強制手段加以監管也許不難做到,但是,銀行高居不下的儲蓄資金如何尋找一個安全而有效的放貸渠道,卻不是政府的強制手段能夠奏效的。由此可見,解決房地産市場的問題,決不能僅僅圍繞這一個市場來開藥方,而是需要加強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使我國經濟能夠得到均衡發展,讓銀行能夠尋找到多方向的投資渠道,有條件擺脫對房地産市場的過度依賴。這樣,房地産市場也就可以漸漸回歸理性,成為一個既能解決絕大多數民眾安居問題,又能讓部分投資者進行房産投資的市場。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