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馮雪梅:提供公共産品,政府要舍得吃虧

 

CCTV.com  2010年03月09日 09: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看到這條消息——中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將在2到3年內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很多人會盤算另外一個問題:高速路收費什麼時候取消?在中國的很多地方,收費路上車輛寥寥,旁邊不收費的路擁擠不堪,已是尋常景象,人們似乎並不願意“享受”高速路帶來的方便快捷。

  兩會的分組討論中,政協委員宋振鐸的發言題目簡單明了:“該管管高速公路收費問題了。”發言引述了一份外國評估報告數字:全世界收費高速公路總里程約為14萬公里,其中近10萬公里在中國。美國90%的高速公路不收費。數據未必準確,但中國高速路高收費,卻是事實。

  像很多人一樣,宋委員並不反對“貸款修路,繳費還貸”的模式。只是,中國幾乎所有高速公路建成之後都一直在收過路費,總費用早已超過貸款額。比如,1993年建成的首都機場高速,貸款早已還清,結束收費卻遙遙無期。

  豐盈的“買路錢”讓人眼紅,但凡有點兒能力的都想分得一杯羹,高速路上收費站林立,早就司空見慣。至於由此帶來的鉅額成本,最終還是要老百姓承擔。在實施油價改革之後,輿論曾火力集中地“猛攻”過路過橋費,最終不了了之。原因之一,是政府對此類收費的“默許”。一些地方政府在修路建橋之初,就將其當作贏利項目來經營,抹掉其“公共産品”的屬性。

  路橋費上的與民爭利,是在提供公共産品與服務方面,不捨得吃虧的一個例證。鋻於中國的國情和財政實力,我們不要求政府在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提供完全免費且高質量的公共産品和服務,可最起碼,這些産品的“公共”性質,決定了提供者不能借此謀利,甚至要有“吃虧到底”的打算。

  今年兩會上,有一個熱議話題是房價,不管是委員代表、媒體評論還是公眾輿論,都在為降房價開藥方。其實,即使現有的房價降一半,也依然有人買不起,而土地財政在短期之內很難扭轉,房價驟降幾無可能。現實的做法恐怕是讓有錢人買商品房,沒錢人住保障房。只是,由於保障性住房這類公共産品不僅沒有利潤産出,還要加大投入,地方政府顯然並不熱心。

  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10月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09年中央用於保障性住房的預算,截至去年8月底,僅完成23.6%。財政部發言人在兩會上説,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補助資金,僅佔今年保障性住房預算的32.8%,地方配套資金到底落實了多少?不得而知。一邊是無需投入而盈利豐厚的商品房項目,一邊是見不到經濟收益卻要財政投入的保障房建設,利益權衡之間,政府願不願意吃虧顯而易見。

  不否認,中國花錢的地方確實很多,在很多公共産品投入上,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現狀。所以,我們的醫療服務,還只能是讓窮人看得起病,而不是全民免費醫保;我們的教育,還只能等到2012年實現4%的GDP投入;我們的養老,還不能實現企事業單位並軌……

  財政收入的蛋糕,這邊多切一塊,那邊就會少分一點。作為納稅人,我們有理由要求,切蛋糕的手,是不是能讓自己吃些虧,讓民生投入這塊蛋糕大一些?要知道,面對“行政經費每年以一千億的速度遞增”時,“資金不足”的理由是如此脆弱無力。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