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陳方:別忽略懷揣“民情日記”的基層代表

 

CCTV.com  2010年03月09日 09: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與在媒體聚光燈下侃侃而談的代表委員們相比,人大代表毛金芳並不引人注目。把她帶入媒體視野的,是她手中的那冊“代表賬本”,學生們所缺的服裝費,村裏的文化設備清單,都記錄在案。這位29歲的全國人大代表、彝族村莊的婦女主任,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這是我們村缺的東西,我想跟領導反映一下。”(《中國青年報》3月8日)

  兩會開幕以來,各路媒體對明星委員和有身份的代表委員傾注了很大的關注熱情,不論這些代表委員參政議政能力如何,他們本身就是奪人眼球的“新聞點”。胡小燕雖然也來自基層,但“農民工代表”的標簽為她贏得了不少身份附加值。而更多諸如毛金芳這樣的基層代表,鮮有機會進入媒體焦點,一來因為他們本身不是新聞人物,二來這樣的基層代表委員也不可能提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議案或提案,媒體沒有發揮的餘地。

  但是,在諸多“兩會花絮”充斥媒體版面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不該忽略這些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與其關注那些花哨的雷人的喧囂的代表委員,倒不如靜下心來撇開泡沫去關注一下基層代表委員們平凡的履職故事。比如毛金芳這位“80後”人大代表,200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之後,她拿著手中的賬本“找了很多領導”,為鄉親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當然,在很多動輒思考國家宏觀命脈的人眼中,毛金芳代表所解決的那些困難都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不足以推動這個國家的民主進步。

  確實如此,來自基層的那些人大代表,他們身上沒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大書特書,他們參政議政的能力也有限,但他們在基層體察民間疾苦的履職行動,卻讓他們能夠實實在在為基層百姓代言。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基層人大代表梁啟波的66本“民情日記”也引起部分媒體關注。這66本民情日記中記錄的都是民間百姓林林總總的“小事”,每一樁“小事”的背後都折射著眾生百姓生活的艱辛,梁啟波都將其記錄並提醒自己該如何落實。這66本“民情日記”如同一面鏡子,映照著一名全國人大代表認真履職的赤子之心。

  這些履職故事確實不夠生動,但讓人頗受觸動的是,這些人大代表和選民之間真正實現了“零距離”。並不是所有人大代表都可以和選民實現“零距離”的,曾有調查顯示,當有了實際困難和問題時是否會求助於人大代表,90%多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會”,理由是“身邊的人大代表並不好找”。在“你希望人大代表通過何種渠道聯絡群眾”的選項裏,有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人大代表應該到群眾中座談”,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人大代表應該在媒體上公佈聯絡方式”。由此可見,人大代表和選民之間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另外,我國各級人大代表在一年中,除了拿出10~20天用於出席兩會和參加一兩次視察等活動外,大多數的代表沒有專門時間再直接從事人大的參政議政活動了。

  參政議政是代表委員們的職責所在。5000多名代表委員與13億人口,平均算下來每個人身上擔負著超過25萬人的民意。對於那些沒有身處基層的高端代表而言,如果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到群眾中去,又如何切身體察民間疾苦?不能切身體察民情民意,一些議案的質量自然會參差不齊。請媒體多多關注基層代表,並不是因為這些代表身上有著可以挖掘的新聞富礦,而是他們踏踏實實履職的行動,他們心中裝著“民情日記”和“代表賬本”,這才是所有代表委員努力的方向。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