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伊歌:調整收入分配是一場改革硬仗

 

CCTV.com  2010年03月06日 09:0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羊城晚報  

  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絕不是簡單的“切蛋糕”和“分蛋糕”,不僅僅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給退休職工多發點養老金,也不僅僅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或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而是一篇重啟改革進程的大文章,是當今中國一場繞不過去的改革硬仗。

  説中國改革的原動力來自收入分配格局的調整,絕不誇張:“打破大鍋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號,以摧枯拉朽之勢瓦解了計劃經濟賴以維繫的平均主義分配格局,“效率優先”的市場經濟分配法則幾乎所向披靡,早已深入人心。

  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又再成為“頭等大事”。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表示:“中國這30年來經濟發展得非常好,但也存在問題,矛盾焦點可能在收入分配。”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日前強調“高度重視收入差距過大引發的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命題作文”,要求委員們就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3月4日《羊城晚報》)

  收入分配為何被林毅夫形容為“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嚴重失衡”?

  一是“利潤侵蝕工資”。改革之初,打破了單一的勞動報酬局面,讓資本、技術、管理等參與分配。當資本稀缺而勞動力富餘,分配格局向資本傾斜無可厚非。然而,由於法制不健全,勞動者權益保障不足,勞動力價格被鎖定在低水平,職工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日益降低———1990年,勞動者報酬佔GDP比例為53.4%,2007年下降至39.7%。與此同時,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高,利潤總額快速增長;而利潤增長部分來自成本超常壓縮,其中勞動者報酬的減少是重要方面。(《2007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

  更重要的是,壟斷部門或壟斷企業,憑藉對市場或公共資源的壟斷地位取得高額利潤後,直接或變相轉化為職工收入和福利,造成行業間收入差距拉大:2000年,行業的平均工資倍數最高和最低是2.6倍;2008年是4.77倍!

  二是“財富向政府傾斜”。改革以來,政府稅收每年增長20%以上,有時還高達30%,超過企業利潤增幅;而居民收入的增長率基本保持在百分之十幾。一國財富由居民收入、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三部分構成;“財富向政府傾斜”,必然擠壓居民收入和企業利潤。更重要的是,政府掌握大量社會資源,主要用於自身消費(包括公款吃喝、政績工程等浪費),提供基本的教育、醫療、養老和保障性住房等公共産品卻嚴重不足,不但進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而且損害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

  收入分配失衡,居民沒錢消費不願消費導致産能相對過剩,社會保障缺失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大增,企業轉向出口市場又導致長期貿易順差……從投資熱消費冷,到出口依存度過高,各种經濟失衡幾乎都可以找到收入分配的源頭。前不久,《比較》雜誌等向50位知名經濟學家發出“影響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的問卷,得到的前五位答案是:收入差距過大、壟斷行業扭曲資源配置、消費需求不足、政府權力過大且缺乏監督與約束、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哪一項不涉及“最嚴重的失衡”?

  因此,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絕不是簡單的“切蛋糕”和“分蛋糕”,不僅僅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給退休職工多發點養老金,也不僅僅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或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而是一篇重啟改革進程的大文章,是當今中國一場繞不過去的改革硬仗。改革的關鍵是政府,改革的目標是政府歸位,改革的路徑是向市場放權,向國民讓利。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