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滾動鼠標查看
首頁
分享
分享
收藏
秦莎,生於四川,長在北方,目前生活在深圳,她有個夢想是有一天能夠把花店開到巴黎。
5年前,秦莎還在一家品牌服裝公司做平面設計師,當時因為公司要用鮮花為新辦公室做裝飾,她第一次接觸到花藝,從此便再也離不開這花花草草,她甚至為此改變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秦莎做出了她第一個關於追夢花藝的決定——報讀香港插花藝術學院,開始了她每週末往返于深圳、香港兩地的生活。“學習花藝,最難的是堅持,那時候,不但每週要風雨無阻地往香港跑,粵語也是成了我的一大難題,與老師溝通,時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雖然如此,秦莎還是堅持了大半年,最終完成了學業。
2013年,在秦莎躊躇于如何在花藝上發展時,通過微博認識了有著共同興趣的拍檔,兩人一拍即合,創立了簡花藝工作室,秦莎也正式開始了她的花藝生活。
雖然對未來充滿了期待與憧憬,但創業之初的艱辛還是如期而至了。工作室剛成立的第一個情人節,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吸引客人的他們,印了一批宣傳單,幾個人拿著去人多的地方發,但大多數人都拒絕了,甚至看也沒看。“那時候很是尷尬,也很有挫敗感,最重要的是根本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後來團隊將宣傳陣地轉移到了微博、微信,才逐漸為大家熟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走上正軌。
“設計一件作品基本分為:構思、尋找花材、設計、成品。”秦莎在構思時經常會畫一些草稿,不但要使花器與花材相得益彰,造型也會考慮在內。
尋找花材是一項技術活兒,更是項體力活兒。需要從萬花叢中找尋到最合適的花型和顏色。“一般比較大型的活動是從昆明直接預訂花材,記得有一次我們預訂了一批金香玉玫瑰,那是一種檸檬黃色的玫瑰,可收到貨時大家都傻眼了,檸檬黃色玫瑰被錯誤地發成了橙色的。”但是花的保質期有限,加上使用在即,秦莎和她的小夥伴們急中生智,在橙色的玫瑰中加入茴香和黃金果,將顏色中和成橙黃色,才算勉強度過了這次“危機”。
秦莎的花藝作品在注重時尚優雅搭配的同時,又帶有自然隨意之感,是區別於其他花藝的一種獨特的存在。在秦莎看來,每一件用心完成的花藝作品都傾注了花藝師的情感,被客人認可並恰如其分地使用,是花藝的生命和意義。
“曾經遇到客戶要做一個大花籃,説是要為一位有分量的人祝壽使用,老人98歲高齡。”秦莎設計之前和客戶充分溝通了設計要求和細節,選擇了傳統的喜慶顏色,客戶收到花籃後連連稱讚。後來秦莎才知道,那個花籃送給了中國改革開放啟蒙大師袁庚先生,秦莎興奮不已。
2014年秦莎的第一本書《我的插花日記》出版,秦莎激動而忐忑,“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了,要去見人了,他會不會得到大家的喜愛,這個努力的成果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最開始的一段時間,秦莎經常去噹噹網的購買評論中去查看讀者的評論。
在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中,秦莎做了很多以前插花沒有做過的嘗試。“過去因為有些花材太過於常見,我甚至會忽略它們的存在,但是為了這本書,我開始了解它們,發掘它們的優點,並且真正體會出‘沒有不好的花材,只有不會用花材的花藝師’這句話的含義。”
近幾年,花藝在中國發展迅猛,這為花藝從業者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土壤,許多專業的,有水準且審美高的花藝師展露頭角,作品不輸國外的花藝師,這十分難得。“其實花藝行業從來不缺從業人員,不缺會插花的,但是缺少審美好的、有品位的花藝師。昆明有我國最大的鮮切花培育基地,但是對新品種的花材的培育卻比較慢,很多好品種的花材都依賴進口,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花藝師的創作。”
秦莎的先生是位法國人,目前在中國教法語,十分熱愛中國文化,“他喜歡我的工作,覺得女孩子有花陪伴是件很美的事,可能是法國人浪漫的天性吧。”他們的寶寶,梧桐已經11個月,還在肚子裏的時候就和媽媽一起插花研究花藝了。
陪伴秦莎12年的老狗狗帕蒂見證了她的所有生活,所有改變。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