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滾動鼠標查看
首頁
分享
分享
收藏
這個笑起來會漏出小虎牙,一臉陽光的男孩兒叫做蔣卓嘉,是個鍾情于吉他的音樂人,他有才華有想法,能寫擅唱,吉他技法超凡,有粉絲稱他為“吉他情男”。
蔣卓嘉是個上海男孩兒,9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去澳洲生活,14歲時,因為學校課業不多,蔣卓嘉放學後常常在外面打球不願意回家。為此,他的爸爸送給他一把吉他,要求他回家後學習彈吉他。
最初蔣卓嘉對吉他是很排斥的,直到後來學會了一些和弦,又加入了學校的搖滾社團,時常跟著樂團外出表演,在舞臺上他感覺很開心,這才覺得原來彈吉他不是那麼的枯燥乏味。他陸續參加了很多比賽,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自己也開始了音樂方面的創作,慢慢地愛上了音樂。
時間過的很快,兩年後的一天,蔣卓嘉發現自己的吉他不見了,詢問得知是爸爸藏了吉他。那個時候蔣卓嘉正是該考大學的年紀,爸爸覺得他玩音樂玩的太過頭了,希望他能安心讀書。一日不彈吉他就手癢的蔣卓嘉在學校的時候只要一有時間就偷偷跑去音樂教室練習,那段時間朋友們都找不到他。後來蔣卓嘉決定報考音樂學院,直到考上後才告訴了家人,就這樣蔣卓嘉如願走上了自己的音樂夢想路。
在大學期間,蔣卓嘉依舊繼續和樂隊參加各種比賽,對於音樂也更加有期待有野性。他自己寫了一些Demo,朋友聽到後覺得很不錯,幫他寄給了台灣的音樂製作人Jim Lee。6個月後,他創作的歌曲中,有一首被選中,也就是後來任賢齊的《風雲決》,這是他的第一首歌。之後有更多的作品被音樂人選中,陳奕迅的《獨居動物》也是蔣卓嘉的創作。這對於還在讀大學的蔣卓嘉來説是那麼的不可思議,也給了他更大的信心要繼續走音樂這條路。
大學畢業後,蔣卓嘉得知Jim Lee在台灣,於是買了單程的機票飛去台灣繼續學習音樂。在到了台灣的前三個月內,他找了一些教吉他的工作,待自己穩定後,聯絡了Jim Lee,拜師學藝。
第一次見到Jim Lee是在錄音室裏,“同一個錄音室,同一個房間,這是我錄製第一張第二張專輯的地方,每次開會的時候,都會感嘆緣分就是這樣的妙不可言”蔣卓嘉如是説。接下來3-4年,蔣卓嘉在幕後給歌手寫歌,給現在的老闆聽到後,順利簽約,後來發行專輯。
問起他為何走到臺前來,他説:“剛到台北的時候還沒有確定要在音樂做哪一方面,只知道我可以寫歌。在台北沒有樂團,沒有身邊認識的音樂朋友,自己寫歌,自己錄製Demo,自己唱,其實一開始是很辛苦的。”蔣卓嘉在樂團一直是吉他手,不是主唱。一次老闆問他要不要走到幕前,並給蔣卓嘉提供很多LIVE HOUSE的機會,讓他帶著吉他去臺上唱歌。
蔣卓嘉會很多樂器,鍵盤,鼓,貝斯,小提琴等等,卻獨獨選擇了讓他又愛又恨的吉他。他説,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拿起吉他彈奏,吉他變成了另外的一種抒發,把自己的心聲放入吉他的聲音裏來述説。“吉他可以讓我不愉快的心情從音樂裏説出去,不然讓我自己去説,我可能不會講,因為有吉他,可以代替講話,吉他給了我安全感。”不管走到哪,身邊總是不離他的吉他。
創作一定要在工作室裏進行,有熟悉的燈光,熟悉的電腦,熟悉的音樂器材。晚上12點,夜深人靜的時候,內心也是最平靜的時候,這是蔣卓嘉的最佳狀態。如果偶爾在路上有了靈感,他會假裝在打電話,拿著手機把腦中的旋律哼唱記錄在手機中。
在宣傳期間,蔣卓嘉天天忙於跑通告,卻也不覺得辛苦。“覺得時間過的很快,累到不會,很享受每次在舞臺上表演的感覺。”
“做校園活動是一系列宣傳裏最享受的,近距離地與同學唱歌,互動,他們都很熱情,這就是我當初喜歡上音樂的原因。”
休息的時候,蔣卓嘉有時外出運動,有時宅在家裏。最愛的是冬天的運動,比如溜冰,滑雪。 蔣卓嘉喜歡騎腳踏車,説可以一口氣騎30公里,雖然不喜歡跑步,但還是會跑跑。
宅在家裏的蔣卓嘉和普通大男孩兒一樣喜歡打電動遊戲,他經常跟樂手們在網上連線打遊戲。最近又迷上了星球大戰,他們經常一邊玩遊戲一邊聊工作聊音樂,“突然發現,其實在打電動的時候聊天,我們彼此認識的更多。”蔣卓嘉笑著説。
蔣卓嘉希望他的音樂可以讓更多的人聽到,希望有更多的人認識他,最希望的是可以辦自己的演出。對於夢想,他説:“要把夢想放的很大,希望在音樂上可以成功,我希望成為像我的導師Jim Lee一樣成功的音樂人,要能有他一半的功力就好了。”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