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滾動鼠標查看
分享
瘦西湖,其實是揚州城外一條較寬的河道,原名保揚湖,面積480多畝,長4.3千米。明清時期,許多富甲天下的鹽業巨子紛紛在沿河兩岸,不惜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營,構築水上園林。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揮金如土的詩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因此而得名。
揚州是人文薈萃之地 ,歷代政治家、文學家、畫家、藝術家雲集。遊覽瘦西湖,在欣賞美景秀色時,也可以説是在讀一本內容豐富的史書。
煙花三月下揚州,十年一覺揚州夢。瘦西湖畔幾步一柳,好似綠霧般的柔媚動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鵑、碧桃等嫵媚的花樹陪伴,更覺舒捲飄逸,窈窕多姿。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瘦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
為保證瘦西湖的景觀不受任何視覺污染,當地建立了12.23平方公里的總控範圍,在控制區域內,任何建築都要嚴格實行限高。
在瘦西湖“L”形狹長河道的頂點風亭上,是眺景最佳處。由歷代挖湖後的泥堆積成嶺,登高極目, 全湖景色盡收眼底。
瘦西湖周邊水網密布,並與運河相通,水環境保護一直是一大難題。近年來,由於生活、工業污水排入,加之上遊補給水源受阻,湖水水質逐發生變化,瘦西湖一度每年夏秋兩季因綠藻瘋長而使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極大地影響了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整體環境。
為改善瘦西湖水環境,解決水源補充和污水入湖問題,瘦西湖水環境整治項目開始實施,前後歷時4年,鋪設完成直徑1.6米、長6公里的“活水工程”。
工程將京杭大運河揚州段上遊活水引入瘦西湖,並採用生態技術、工程技術進行疏浚清淤,實現了瘦西湖“死水變活、活水變清”。
在瘦西湖水環境整治過程中,當地人還注重延伸水環境的內涵,建設了水上廊橋、河濱散步道、河濱自行車道等,實現了人與水、自然和文化的和諧,形成了具有個性魅力的瘦西湖水系新景觀。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