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滾動鼠標查看
首頁
分享
分享
收藏
最近幾天,一張攝影師和相機睡覺的照片火遍朋友圈,照片中的主人公叫張宏偉。不少網友質疑“這是在炫富”。
自從火了以後,張宏偉每天都會接到朋友的電話。他説,拍了一輩子照片,都沒被人記住,居然這幾天做了一次"網紅”。 有朋友開玩笑説,好的攝影師是和照相機睡出來的。“這句話很有體溫,我經常摟著照相機睡覺。”張宏偉説,“但好的攝影師真的不是睡出來的。”
1989年,張宏偉從南開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省科協。由於放不下攝影情結,2年後他辭職在長安南路開了一家照相館,每月盈利近萬元。1999年西安一家報社招聘攝影記者,張宏偉決定轉讓照相館改行做記者。面對同學的不解,他説:“我不希望女兒長大了説他爸爸是個照相館小老闆,我要讓女兒自豪地説,她爸爸是個攝影家。”
今年10月初,張宏偉選擇離職開始自主創業,創辦一個攝影工作室,主要教學生攝影。這間100多平米的工作室,裝修上簡單的活都是他親自來做。兩個月前,他是獲獎無數的資深攝影記者,現在又多了一個身份“張老師”。圖為10月25日,張宏偉在位於西安市錦業路的工作室裏,給未來的學員們使用的桌椅刷油漆。
因為酷愛攝影,張宏偉放棄了大學裏原本學習的化學專業。如今,同級同學多半都在美國加拿大定居,留在國內的已經有了中科院院士,而他還是一個自得其樂的攝影師。
家裏除了廚房,幾乎到處是相機。有時間的時候,他會將這些古董認真擦拭一遍。“其實這些相機幾乎全是二手淘來的舊貨。我大學畢業時垂涎欲滴的尼康F3標價9000大洋,是我月工資的90倍,如今九成新的也就要價1500,曾經也就是我幾天的工資。那張《玉樹痛別親人》獲得華賽年度大獎,組委會獎勵11萬元,報社獎勵2萬元,稅後所得基本就是這些相機的總價。”張宏偉解釋説。
伊拉克戰爭期間,張宏偉與當地兒童合影。這群伊拉克兒童與他女兒一般大,張宏偉將身上的蘋果給了其中一個女孩。他拍攝的《槍口下的伊拉克難民》入選第24屆國際攝影展。
張宏偉的圖片報道《玉樹痛別親人》。2010年4月17日,在結古鎮扎西大通路西側的山坡上,20歲的貢嘎正在安慰哭泣的妻子卓嘎,卓嘎的姨娘在4.14地震中遇難,按照當地習俗,卓嘎姨娘的遺體連同遇難者遺體火化。這張照片獲得華賽年度最佳照片獎、非戰爭災難類重大新聞單幅金獎。
2013年12月14日,曼德拉的靈柩回到故鄉,張宏偉前往南非東開普敦省採訪。
這一件迷彩工作服,是他進入汶川地震震源處時穿的,一直珍藏到現在。
工作室的這些燈,是張宏偉20年前開小照相館留下的,將見證一個攝影記者的再一次轉型。
這一面櫥窗是張宏偉比較得意的設計,墻上白色的臉譜是他多年前採訪艾滋病患者時準備的,採訪並沒有順利完成,但是面具他卻一直留著。從一間小照相館開始成為職業攝影師,在媒體轉了整整20年之後,又再次回到攝影工作室。張宏偉説,這或許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朱駿,嘉興日報攝影記者,1990年出生,浙江省常山縣人。右圖為朱駿的自畫像。
2016年9月,朱駿和同事一起在一戶蠶農家裏拍攝養蠶專題報道時趴在地上尋找拍攝角度。
2015年10月,第九屆德藝雙馨全國優秀電視藝術工作者表彰會在嘉興舉行,朱駿在後臺拍攝前《新聞聯播》主播李修平。李修平説很喜歡朱駿給她拍的照片。(拼版圖片)
2015年嘉興端午摜牛大賽,朱駿拿著內場採訪證進場,卻遭到保安阻攔。他有點生氣,和保安叔叔開了個玩笑。利用借位和逆光下拍攝,保安變成了“牛魔王”的樣子。(拼版圖片)
大一的時候,學習平面設計專業的朱駿開始接觸攝影。2011年6月,大學畢業時,朱駿在學校埋下許願瓶,希望自己能在五年內成為一名攝影記者,僅僅一年半後,他就實現了這個夢想。圖為2008年,朱駿在戶外攝影采風。
在朱駿供職的報社視覺中心,共有攝影記者12人。“去年,來了個92年的小姑娘。”在此之前,朱駿是年紀最小的攝影記者。圖為2014年浙江省第十五屆運動會,朱駿席地拍攝。
錢塘江起潮前,朱駿在等待拍攝。不足四年的從業時間裏,他獲得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浙江新聞獎一等獎、“全國地市報十傑青年攝影記者”等榮譽。點擊進入朱駿作品《我的護工母親》
相比于中規中矩的拍攝,朱駿更喜歡拍輕鬆、有意思的東西。在一場3D畫展上,他搞怪著做出一探裙下風光的姿勢,被朋友抓拍下來。朱駿説:“這是我最滿意的工作照,哈哈!”
朱駿喜歡拍體育、名人、年輕人、寵物,喜歡拍人群很密集的題材,也會拍一些跨度很長的深度報道。2016年9月,他回到母校拍攝6270名新生參加開學典禮。為什麼喜歡拍人群很密的照片?朱駿説:“人多,人就渺小。”
李凱原本是想做一名築夢世界的建造師,卻因熱愛攝影,“陰差陽錯地”當了一名攝影記者,由“打造世界”變為了“記錄世界”。圖為一個寒冷的冬日,李凱在一處侗族山寨裏採訪。
李凱想象中的攝影記者風光無限。然而做了13年記者後,他才體會到一名記者的艱辛。尤其攝影記者,為了拍攝到第一手的資料,必須要在採訪的第一線衝到採訪現場。圖為2016年8月份,李凱在廣西桂林資源縣八角寨山區採訪,站在山脊上拍攝,腳踩面積不到一米寬,身下就是300多米深的懸崖。
在火災現場,在湍急的洪水中,在危險的救援現場,在冰雪封路的山區……攝影記者不僅要能拍攝,更少不了“上天入地”的本領。圖為在漓江上,李凱搭乘救援人員的快艇,在洪水中前行,去一處被洪水包圍的孤島上營救被困群眾。
2016年9月,李凱乘坐一架軍用運輸機拍攝傘兵跳傘。為了真實記錄傘兵們從機艙跳下的一瞬間,李凱用保險繩捆著腰,站在打開的機艙門口拍攝採訪。為了防止眼鏡被高空的氣流吹掉,李凱的眼鏡也用繩子綁在頭上,相機用繩子綁在手臂上。
李伯男,娛樂攝影記者,門戶網站從業10年。他説:“我從來不跟明星合影。”
11月6日,李伯男在北京拍攝李安新片宣傳活動。對於一些重大的活動現場,由於採訪證件有媒體權限分級,類似的拍攝機會非常寶貴。
大學時候,李伯男在中國傳媒大學讀電視新聞專業,慢慢感覺“圖片一格定幀下來,比電視新聞畫面更有留存價值。”他開始轉行拍照。剛工作的兩年壓力非常大,差一點衝動離職。“女攝影我接觸過的主要在紙媒,確實比較少,主要是體力跟不上,還有個人意願的問題吧。”
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娛樂圈紅白喜事、明星活動等,都是李伯男的工作範圍。結婚前,他還跑了五年春晚,沒有回家過年。“真的是很苦很累。大三九天在門外等、站、蹲,一下六七個小時,就為了第一時間採點素材。”後來,他跟單位提出不想再跑了。
阿裏影業與斯皮爾伯格公司戰略發佈會現場,李伯男拍到了今年最滿意的一張照片。“雖然現場有很多攝影師,好像只有我拍到這個畫面。”
2016巴黎時裝周MIUMIU秀之後,李伯男為章子怡現場拍照。對於娛樂攝影記者,明星人脈和媒體平臺一樣重要。拍得好了,明星有活動就會繼續發邀請。“只要有空,子怡姐經常找我拍照。”李伯男説,“但我從來不跟明星合影。”
在網絡視頻直播的迅猛勢頭下,攝影記者也會參與圖文直播。李伯男和文字記者搭檔配合,將現場照片和情況介紹第一時間發回編輯部。
今年九月,兒子3歲生日,李伯男一家去上海迪士尼遊玩。年底將至,拍攝活動更加密集。為了讓李伯男安心工作,妻子主動帶兒子回老家住一段時間。他自豪地跟人介紹:“孩子是我最為偉大的作品。”
相比報社等傳統媒體,互聯網人員流動更活躍,能堅持10年的網媒攝影記者“很資深”。李伯男也面臨著瓶頸期,最近正在突破。他有留存照片的習慣,“用了好幾個移動硬盤,幾十個T應該是有了。”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