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滾動鼠標查看
首頁
分享
分享
收藏
馮乃華現年35歲,是三沙供電局生産部副主任。永興島上居民習慣叫他“華仔”,供電局的同事則笑稱他為“島民”。從2013年8月第一次登上永興島至今,馮乃華已經累計在島上值守超過900天,皮膚曬得黝黑。他是在島上值守時間最長的電工。有幾個春節,他都是和島上居民一起過的。
海南三沙永興島,面積2.6平方公里,是三沙市人民政府駐地。如果僅算陸地面積,三沙是最小的地級市,但如果算上海洋國土,則是總面積最大的地級市。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珊瑚島,呈橢圓形。
五年前,一群電力工人背著大包小包,從一顆螺絲釘到電纜故障測試儀,漂洋過海到祖國南端的永興島。作為一名技術人員,給發電機加油、抄錄運行數據、檢查巡視是馮乃華每天的工作。永興島發電機組每天輪換運行,一天要切換3-4次,既保證機組有足夠的冷卻時間,又確保島上用電順暢。
島上的生活較為單調,工作和閒暇時間雜糅在一起。島上的一切都要自己動手,車臟了要自己洗,門壞了要自己修,甚至頭髮都要自己理。在辦公區種樹是工人們非常熱衷的一項活動,不僅能改變駐島生活環境,更能愉悅身心。
“我還是單身,在哪都一樣。”談起這樣的生活,馮乃華淡淡地説。一顆年輕的心能沉寂在一個陸地面積幾平方公里的島上,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喧囂,馮乃華們像極了它所處的海島,穩健樸實、清澈見底。
如今永興島上基本實現綠色出行,電瓶車在島上隨處可見。每當接到客戶電話,馮乃華和同事會馬上開著電瓶車上門服務。
九月的三沙,太陽熱辣。馮乃華和同事來到永興居委會,開始著手現場勘查新居民樓用電情況。漁民即將喬遷新居,需要測量電表箱的尺寸,提前做電表遷移方案。
永興島上的設備常年遭受海鹽的侵蝕,物資爛得快,設備也壞得快。馮乃華在巡視維護設備的同時,也要兼顧居民的用電。“上了永興島,就仿佛回家一樣。見面都點頭,打招呼。我們跟鄉親們都熟識得很。”馮乃華説。圖為馮乃華和同事到漁民新居住區現場勘查管線敷設路徑、電纜井數量。
忙活了一陣,馮乃華和同事確定了最終供電配套方案,並向居委會承諾:確保以最短時間內讓居民樓通電。圖為在漁民村漁民的高腳屋前,馮乃華和同事一起商討供電方案。
工作之餘,馮乃華和同事還能聽上一段漁民講的驚險捕魚故事。
一天下來,回到供電局的馮乃華和同事們才真正松了一口氣。圖為工人們聚集在三沙供電局應急指揮中心梳理一天的工作。
這條路名叫北京路,是島上最繁華的一條街道。隨著永興島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漁民定居下來。他們向周邊島礁的漁民收購魚獲,辦起了小飯館、海産品零售,電穩定了,網絡也穩定了,漁民店舖裏也都支持了移動支付。圖為下班後,馮乃華與同事一起逛街。
在馮乃華的手機裏,保存著父親和哥哥來島上探望他時留下的照片。
馮乃華經常寄些明信片給老家的親友,明信片上印著閃亮的三沙郵戳。
由於島上沒有快遞小哥,所有人的快遞都需要自己去郵局查收。
從永興島到三亞榆林港以及從文昌清瀾港到永興島,都是330公里。固定船期從海南島文昌碼頭到三沙永興島,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船也要行駛16個小時才能到達。
從舊發電機組每天停三四次電到新發電機組無縫切換,從電飯煲都無法用到建成大型冷庫,從抽又黃又澀的地下水洗澡到擁有海水淡化廠,從停電頻繁看不完一場完整的春節聯歡晚會到擁有島上的電影院,電力工人們正見證著三沙人生活的巨大變化,而這些變化也讓他們堅信明日的三沙會更好。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