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
瀘沽湖四週群山環抱,巍峨的格姆女神山高居湖畔,逶迤的後龍山嵌入湖心,構成形如馬蹄的瀘沽湖。湖中有5個全島,4個半島,1個長島,14個湖灣。
瀘沽湖屬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面積50.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為40.3米,是中國第三深的淡水湖。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瀘沽湖四週最高的山峰。在摩梭神話傳説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轉山節期間,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
後龍山,是楔入瀘沽湖心的一個長島,長達4公里。後龍是摩梭神話傳説中的男山神,他與格姆女神是一對至愛情侶。他倆化為山島,白天隔水相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
傳説格姆女神和後龍山神常常幽會。有一夜,能歌善舞的格姆和後龍,一直縱情歡樂,忘卻了時間。正當他們情意綿綿之時,突然聽到了遠方的雞鳴聲,後龍慌忙跳上了馬背,催馬欲去。不料馬失前蹄,在山下踩出一個深深的馬蹄印。格姆一邊呼喊後龍,一邊追趕。女神的淚水填滿了馬蹄印,變成了瀘沽湖。後龍聽到哭鹼聲,回頭深情一望,將自己身上的珍珠串拋給心上人。沒有想到串線斷離,有幾顆珍珠落到淚水裏,變成湖中的幾個小島。
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瀘沽湖優美的自然景觀。“目光所及皆圖畫,步履所至盡仙源”。
山水如畫的瀘沽湖,是天工開物的傑作,也是摩梭人的家園。這個素有“女兒國”之稱的民族,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相傳曾有一對戀人分居兩岸,男子不管酷暑酷寒,都會划船到彼岸去見心愛的女子。女子很是心疼,便有了修一座橋的主意。這座橋便是被稱為“天下第一鵲橋”的走婚橋。
走婚橋,橋長300余米,橫跨草海,連接兩岸村落。走婚橋是摩梭男女約會的地方,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對女子傾心,則在白天約好女子後,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樓”。
平靜的湖面上,游動著朵朵白雲,倒映著巍巍青山,突然被一葉小舟劃破山間的寂靜,變為一幅流動的山水畫。
豬槽船,即獨木舟,是摩梭人獨特的交通工具,因其狀如一隻長長的豬槽而得名。摩梭語稱:“日故”。由一根粗壯的圓木鏤空,兩頭削尖而成。
豬槽船不僅用於捕魚、撈蝦、撈豬草等生産勞作,還是沿湖摩梭情侶定婚的重要工具。
緩緩滑行于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來的摩梭民歌,使這顆“高原明珠”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
瀘沽湖是一個美麗的夢,每一個來到瀘沽湖的人,都會被它的美融化。
瀘沽湖和“水性楊花”是最純潔的兩個事物聚在了一起,這一朵朵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花叫:波葉海菜花。它們只願意生長在溫暖而乾淨的水中,假若水體稍有污染,就會成片死去。
瀘沽湖湖光山色,時而碧綠,時而明黃,時而幽藍,五彩斑斕。
在絕美的湖光山色之間,傾聽摩梭族人唯美的愛情故事,夢回時分,恍如隔世。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