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不但著力解決自身環境問題,還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作用。此外,中國還有很多綠色發展成果位居世界榜首: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産和消費國,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和消費國,水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世界第一……
青藏公路、青藏鐵路、蘭西拉光纜、輸油管道、藏中電網,仿佛一條條大動脈,經由那曲,把西藏與祖國內地緊密相連。60多年來,在改造、整治和養護這兩條連接北京的大動脈過程中,一代代西藏交通人以路為家,不斷豐富和發展“兩路精神”。
如今的那曲,北部新區、南部新區、物流園區、産業園區拔地而起,生態産業、牧業産業、旅遊産業欣欣向榮,‘南草北牧’戰略、‘萬畝千畜’工程穩步實施、紮實推進,以那曲縣為中心,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一顆顆高原明珠璀璨奪目。
陜西省榆林市因其豐富的煤油氣能源,被稱為中國“科威特”,是“西煤東運”“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主力之一。然而近年來,能源價格下滑和環保升級,讓城市發展面臨轉型壓力。
依託域內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和煤炭資源,榆林市大力發展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和蘭炭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打造出令人矚目的能源經濟“升級版”。
高端農産品不足,加快提質調結構;農民收入增速放緩,多措增加農民收入;農村活力不強,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享有“北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正全力補短板攻難點,探索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十九大報告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提高供給質量、增加優質農産品供應同時,黑龍江省持續發揮著全國糧食安全穩壓器和壓艙石作用,糧食總産連續7年全國第一,連續8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
針對貧困地區致貧原因,改革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是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要素之一,山西呂梁交口縣把脫貧攻堅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努力讓貧困群眾徹底擺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局。
贛州市貧困人口多,是江西省脫貧攻堅的“主陣地”。為響應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近年來,贛州銀監分局把支持蘇區振興與支持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將銀行業支持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列為“一號工程”。
“對我來説,美麗中國不僅意味著中國在保護自己的環境,還意味著中國作為一個有力的推動者,同全世界一起來進行這項事業。” 索爾海姆表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寄予高度期待。
2017年7月8日,波蘭克拉科夫,第41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可可西裏躋身世界自然遺産。
可可西裏,有著“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等美譽,它的美麗令人嘆為觀止。其申遺成功的背後,也凝聚著多方的心血和努力。
鼓浪嶼是屬於世界的,她包容著多元文化、融匯中西,于百年前就已日漸形成歷史國際社區。一百多年間,多元文化不斷融入原有文化,見證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各種價值觀念的交匯、碰撞和融合。今天,文化交融在其街巷、在其建築、在其有機城市肌理中仍清晰可辨。
2017年7月8日,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雅採克·普爾赫拉敲下小錘,中國世界文化遺産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産。九年申遺,不為一舉成名天下聞,而為了尋找、發現、傳承、保護鼓浪嶼在這世界上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突出人文價值。鼓浪嶼保護之路,從此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
經過數十年的不斷摸索和努力,三代塞罕壩人成功將荒原變成林海,沙地變成綠洲。如今,塞罕壩擁有112萬畝人工林,共4.8億棵樹,相當於為每3個中國人種了一棵樹。2017年12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佈,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站在新的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帶領人民繼續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鬥。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夢想,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變成現實。(策劃:弟辰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