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滾動鼠標查看
分享
黃河從甘肅縱穿而過,一路浩浩蕩蕩東下,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形成了一個433公里的“天下黃河第一彎”。被黃河母親攬入臂腕裏呵護的這片土地,就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在藏語中“瑪曲”就是“黃河”的意思,它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黃河命名的縣區。
瑪曲縣被稱為黃河首曲,它彎出了黃河近1/12的的流程,使瑪曲成了黃河最大的水源補給地。黃河流進瑪曲時,年徑流量是137億立方米;流出瑪曲時,增加到164.1億立方米,為母親河補充了27.1億立方米的地表水。黃河流經9省區約300個縣,年平均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僅瑪曲一縣補充的水量就佔了1/22。人們都親切地把瑪曲稱作“黃河蓄水池”。它天水相接,濕地交錯,景色宏偉壯觀,成為母親河最美的“懷抱”。
瑪曲地處半濕潤地帶的草原區,成雨條件好。1288萬畝草場、星羅棋佈的湖泊和濕地,成了河流過濾雜質的“腎臟”。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構築了一個完整的水源體系,使瑪曲成了為母親河注入凈水的天然“水塔”,成了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瑪曲草原上星星點點的帳篷是牧民的居所。帳篷種類很多,除了黑牛毛帳篷外,白帳和花帳,白帳用純白布縫製,花賬,是在白帳上用青、藍布剪裁各種圖案,其款式仍基於牧區帳篷造型,多用於“香浪”等夏季節日。
綠草茵茵,牛羊成群,這裡素有“亞洲第一天然草原”的美稱。瑪曲無四季之分,僅有冷暖之別。冷季漫長而寒冷,屆時大雪覆蓋此處,如同白色綢緞鋪展在大地之上,而夏季短暫而溫和,芳草連天、白帳點點,牧民身著民族盛裝,駿馬往復,盡情歌唱,熱鬧非常。
瑪曲縣總面積10190平方公里,總人口5.49萬,其中藏族佔2/3,平均海拔3600米。在距離縣城四公里處,有一座拱橋:黃河首曲第一橋,橋全長280米,橋面寬7.5米。黃河首曲第一橋建成于1979年,是黃河上遊建成的第一座黃河大橋,因此有“黃河第一橋”之稱。
瑪曲濕地保護區是青藏高原濕地面積較大、特徵明顯、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澤濕地。它的總面積達37.5萬公頃,保護區內泥炭儲量豐富,達15.9億立方米。再加上瑪曲縣境內星羅棋佈的大小湖泊和沼澤濕地,構成黃河上遊完整的水源體系。
瑪曲之美,美在純粹的靜謐,美在放縱靈魂的盡情揮灑。這裡人煙稀少,牦牛、馬、羊以及蒼鷹主宰著大自然。
只有在瑪曲,才能領略“天下黃河第一灣”的無限風光,高山草原的神秘魅力,古樸豪爽的藏族民俗,原生態蒼涼而壯麗的醉美風情和景觀。這片令人魂牽夢縈的人間凈土,常常游離在人們的夢幻和遐想之間,壯闊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人文景觀,呈現著永久的神秘和魅力。
在源遠流長的雪域文化中,“煨桑”既是藏民最主要的祭祀儀式也是久遠的民間風俗。“煨桑”是一種焚香祭祀,藏人謂之“煨桑”,也就是煙祭。藏族地區幾乎每家都要在早上舉行“煨桑”活動,在火堆上焚燒柏枝、巴裏、糌粑等物,就算完成了祭祀活動。
藏民從懷中取出“風馬”,振臂揮向天空,五彩“風馬”如同瑞雪般在晨風中紛舞飛揚……
瑪曲的藏民樸實熱情,且能歌善舞,他們的語言生動浪漫,曲調高亢自由,音域高遠奔放,節奏顯明,散拍中有規律,規律中有自由。藍天接近草原,白雲貼近高山,黃河依偎著牧民。色彩的斑斕,肌理的溫柔,這裡,野性而純粹、幽靜而神秘。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