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重巒疊嶂、氣勢雄偉的天山山脈從東到西橫亙在中部,把新疆分成南疆、北疆兩大部分。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嶺與戈壁翰海共生,這裡既有一瀉千里的河流,又有猶如萬頃碧波的草原,還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景和神秘莫測的大漠奇觀。新疆百里畫廊位於尼勒克以東喀什河流域的唐布拉草原,河谷風光,春花秋色,夏景冬韻,構成了百里畫廊的迷人風姿。攝影:邱太建
新疆果子溝大橋全稱果子溝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它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路第一座斜拉橋,也是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它集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新設備“四新”于一身,是新疆公路建設史上一次重大突破。彩虹飛架天塹變通途成為一帶一路美麗的地標風景。攝影:邱太建
杏花溝是中世紀遺留的最大的原始野杏林,集中分佈于鞏及斯河北岸,佔地有3萬多畝,杏花溝是新疆野杏林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野杏花競相開放,北山坡在初綠的背景下,被鮮嫩的、淡淡的粉色所渲染,即有大氣磅薄的場面,又有形單影隻的嫵媚。攝影:邱太建
阿勒泰是新疆最北部的城市。在古代,阿勒泰是中國少數民族的牧居地。每年6月初夏時節是新疆阿勒泰草原哈薩克族牧民開始大面積轉場的時間。牧民們趕著牲畜浩浩蕩蕩地從海拔較低的春秋牧場向阿爾泰山夏季牧場遷徙,構築了新疆阿勒泰草原特有的風景。攝影:邱太建
轉場是新疆阿勒泰地區牧民的重要工作,一年兩次。春季當草地開始發綠的時候,要把羊群、牛群、馬群趕到山裏去放牧,秋天還要在大雪封山之前,再把羊群、牛群、馬群趕到山南的平原地區來過冬。浩浩蕩蕩馬牛羊大軍,烽煙滾滾,遮天蔽日,蔚為壯觀。攝影:邱太建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們,大多以家族為單位,拖家帶口,各自騎著自己心愛的馬匹,駱駝馱著他們的全部家當,成百上千頭牛、羊前呼後擁,浩浩蕩蕩的由夏牧場向冬窩子進發。遷徙徒中,青壯年男人一般前後左右奔波,驅羊趕牛,隨時收攏那些暫時脫離大部隊的散兵遊勇。女人們則帶領著駝隊,昂首闊步,向著既定目標進發。攝影:邱太建
牲畜的叫聲、蹄聲響徹整個山谷,轉場隊伍連綿幾十公里。哈薩克族是世界上著名的遊牧民族之一,也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從小就勇敢強悍,能歌善舞、騎術高超,在很多地方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攝影:邱太建
轉場的牧民帶著他們的羊群融入夕陽金色的光線中,看上去更像是一幅重彩的油畫。近年來,隨著新疆牧民定居工程逐步展開,轉場的哈薩克族牧民在逐漸減少。攝影:邱太建
奎屯大峽谷因千萬年來天山雪水自然沖刷形成,谷壁近直立,沿谷到處是斷崖,谷壁上的衝溝將谷壁雕鑿成石林狀,奇特險峻。峽谷溝壑層疊,錯落有致,雪山、峽谷、草場、流水相輝相映,天工巧奪,神工鬼斧。攝影:邱太建
新疆烏魯木齊是跨歐亞航線重要的樞紐,烏魯木齊縣連綿的雪山是空中航線不可多得的美麗風景。遠望天山,美麗多姿,純凈的天空之城令人神往。攝影:邱太建
返回
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