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有她在,醫護人員就安全”

人物頻道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4日 16:4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謝元林手捧鮮花,站在湖南最後一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身邊留影紀念,這一刻定格在3月14日14時30分,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

  地處山坳間的北院,是湖南與新冠肺炎疫情戰鬥的主戰場。長沙569名白衣戰士集結在此,與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經過54個日與夜,242例確診患者全部清零,醫護人員零感染。

  回顧這場“零感染”背後艱難的長沙“保衛戰”,得從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長沙市新冠肺炎治療專家組組長謝元林的故事講起。

  “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患者”

  1月16日下午,醫生金子琦接到分診臺護士通知,急診科來了一位發熱病人,57歲、女性,低燒、咳嗽,還來自武漢。

  “千萬要注意防護!”護士低聲叮囑金子琦,氣氛緊張。

  經檢查和專家會診,患者被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院立即決定,第一時間予以單間留觀隔離,同時緊急啟動應急預案。

  “首例,沒有經驗,但我們心中有數,這個數是謝副院長給的。”金子琦説,時間往回撥30多個小時,一場爭分奪秒的緊急備戰在謝元林的帶領下全面打響。

  1月14日下午,謝元林組織全院250多名醫護人員緊急培訓;2小時,指揮北院1號樓3樓全部騰空,用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8小時,醫院調用20台救護車,緊急轉移60多名北院的住院病人至南院,調整維修兩棟病房,準備155個病床;3天內,醫院建成“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長沙“小湯山”,準備145張床,購買300個病人的救治設備設施。

  爭分奪秒,謝元林一路小跑,輾轉專家會診、集訓演練、防護物資準備和病房改造現場,連續多日每天睡眠不足3個小時,步行達3萬步。

  奔跑的謝元林,突然慢下來了。她站在改造病房的通道裏,立起一道“屏障”,“過不了我這關,堅決不允許開病房,哪怕少個水龍頭都不行。醫護人員只有過了安全防護關,才有資格上戰場保護更多患者”。

  病房改造前,是生活樓。謝元林的“關”是科學精準、嚴絲合縫。她要求,每個傳遞窗的開關能靈活使用,病區設置必須有“三區三通道”,患者不能進入內走道,醫護人員只能單向進,將感染的風險降到零。

  她告訴大家:“SARS的教訓非常慘痛,有醫護人員被感染,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要對新出現的病毒時刻保持警惕,要把醫護人員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患者。”

  1月21日,經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湖南首例疑似患者被確診,接診的4位醫護人員無一人感染。

  此後,確診患者增加速度很快。1月29日到2月5日達到醫院收治高峰,每日平均收治15人,最多的2月2日收治了23人。

  “防護用品一度非常緊張,調配不足時,連防化服都做好了‘上戰場’的準備,雖然穿著它笨拙,不透氣,不方便操作,但有總比沒有好。”謝元林對後方採購的防護用品材質、款式、密封性逐一把關,她讓採購人員試穿拍照發到手機上,她説,“這相當於保護醫護人員的鎧甲,此時不較真,必後患無窮。”

  謝元林還定下了兩個“硬性標準”:人員培訓不合格不上崗,防護物資不到位不上崗。

  一位體型稍胖的醫生,防護服脖頸處拉鏈拉不上,謝元林十分著急,反復思量,想到“奇招”——用寬透明膠纏住裂口處救了急。

  穿防護服有13道流程,脫則多達23道。謝元林提出點對點、人人過關的實訓模式,採用人盯人、老帶新、一對一結對的辦法,將感染風險嚴格控制在穿脫的每個細節和環節中。

  直至242例確診患者全部清零,醫院未有一位醫護人員被感染。

  “有她在,我們的醫護人員就安全!”醫院副院長袁鯤感慨。

  “沒有鐵軍,勝不了頑敵”

  武漢封城一週後,長沙收治患者人數進入高峰期。

  個別年輕和沒有重症護理經驗的護士,一進病房就噁心、嘔吐、流淚,心理防線崩潰。謝元林要求,馬上撤離病房,隔離休息,堅決反對疲憊作戰、帶病作戰、恐慌作戰。

  連續奮戰54天的謝元林,腳踝老傷復發,就貼張膏藥應急,腰疼得直不起,就綁上腰帶繼續幹。

  醫院黨委書記漆曉堅多次提出替謝元林站崗,她卻堅持不撤退。

  “她愛護醫護人員,規定重症病房的醫護人員須6班倒,普通病房4班倒,不支持50歲以上的醫護人員與病人面對面接觸,説只有這樣才能打好救治病人的持久戰。”醫院紀委書記李波説,但她自己卻輕傷絕不下火線。

  採訪中,這位大家眼中的鐵娘子,在談到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時,眼眶紅了:“面對未知的病毒,人人都本能恐懼,但我們是醫生,我們不上,誰上?我感動,是因為在這場艱難的戰鬥中,大家再難,也沒一個人遲疑過;再苦,也沒一個人退縮過。我相信,沒有鐵軍,勝不了頑敵。”

  “鐵軍”的建立,並非一帆風順。2009年,醫院成立艾滋病科。病患病情複雜,科室醫護人員工作難度大,沒來多久,就辭職走人,給工作開展帶來了不少阻力。護士長龍利亞因此心力交瘁。

  謝元林提出,提高護士薪酬待遇。她還主動前往龍利亞家中做家訪,幫助找原因、想辦法。那時,龍利亞身體不好,謝元林一邊安排她住院治療,一邊安排同事照顧她兒子生活,並自掏腰包為孩子買學習資料。謝元林前後耐心溝通一年多,龍利亞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病癒後不久便回到崗位。

  還有一位該科醫生,因擔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向醫院請辭。謝元林多次打電話關心近況,並前往其家中促膝長談:“你是一位好醫生,病患需要你。”不久,該醫生回到崗位,併發現醫院加強了保安等防護措施。9年來,艾滋病科45名護理臨聘人員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在這次特殊的戰鬥中,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無一人抱怨、退縮,還有20多名醫護人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既當醫生,就得奉獻”

  從隔離病房走出來,年輕護士心生委屈,向謝元林求援。原來,一患者要求她採購紙尿褲,因未買到指定品牌,便説了些難聽的話。

  謝元林告訴護士,用紙條寫下這幾句話:想想你同樣患病的同胞,請支持醫護人員一同戰勝病魔;醫護人員的時間很寶貴,需要用全部的精力和時間保護你們寶貴的生命;請互相諒解,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護士把寫好字的紙條,用雙手舉著站在病房窗口,患者見了,再沒使過性子。

  “一些醫患矛盾,常常是因為忽略了早期用心溝通。醫生愛護患者,患者信任醫生,這才是健康的醫患關係。醫患攜手,才能打敗敵人。”

  謝元林1988年畢業于湖南醫科大學(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剛參加工作不久,遇到一位年邁的母親跪在面前,求醫生救救患病的獨子。從那一刻起,謝元林明白:救治一個人,就是挽救一個家庭。如今,她每年還提醒康復的患者按時體檢,這家人也常常向謝元林問好。

  一位患者趁謝元林中午休息,將甘蔗削好皮,悄悄放在她辦公桌上。“那位患者讓我感動。醫患關係應該像這甘蔗,是甜甜的,劍拔弩張一定是不對的。”謝元林感嘆。

  她認為,傳染病並不可怕,只要思想上保持警惕,身體上做好防護。“再説,這個看似危險的工作,總得有人做啊。既當醫生,就得奉獻。”

  為患者奉獻,守衛人民群眾健康,是謝元林一家人的奮鬥目標。謝元林和丈夫都是醫生,經常加班,不得不將女兒從小託付給鄰居照看。女兒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她沒有責怪媽媽,讀大學她報考的是藥學專業。

  54天沒有回家。謝元林説,勝利了,想回去看看家人。

新聞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