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逆行的病毒學家周榮:“刀鋒偵探”45天檢測樣本1萬多份

人物頻道來源:金羊網 2020年03月16日 10: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人物簡介:周榮,病毒學專家,現任廣州醫科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致公黨廣州市委員會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先後被聘為國家衛健委感染控制技術專家、廣東省及廣州市公衛突發衛生事件應急專家。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病毒學專家周榮經歷了一場特殊的戰役。

  1月19日,周榮敏銳地意識到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是大概率事件,當日一早輾轉給武漢方面遞了一封信,提出“加強收診治管理流程、盡力避免重蹈2003年SARS和2015年MERS院內感染成為重要傳播節點的覆轍”等建議,並表示“若有必要,可以盡一點力量”。

  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他收到了家鄉湖北黃岡市政府的邀請函,希望他到當地進行以實驗室檢測為主的技術支援。第二天一早,他便帶領鐘南山醫學基金會的5位檢測志願者,以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派出的名義,自帶熒光PCR檢測儀、試劑、耗材、防護用品等駕車奔赴黃岡。

  接下來的45天裏,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這支“病毒偵探”團隊,成員最高峰時達到20人。在鐘南山醫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志願者們轉戰湖北三地,完成樣本檢測超過1萬份。直到3月10日,主力支援成員中12人撤出了湖北,另有3名成員將於本月17日撤回廣州。周榮給當地的疫情防控提出了關口前移、採樣使用病毒滅活液等許多重要的建議,多被採納或推廣應用。

  在接受新快報記者專訪時,周榮講述了此次支援的更多細節。對於早期疑似病人都涌到大醫院看病、導致大規模院內感染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造成大範圍傳染的情形,他認為“應當及時反思我們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社區要有發熱門診就診和隔離觀察的能力。”

  ■采寫:記者吳曉嫻

  ■圖片:記者孫毅 實習生觀顯峰

  一線超負荷工作狀態超出他的想象,一天下來,內心感觸很深

  2003年SARS暴發,時任廣州市兒童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的周榮,全程參與了抗擊非典。基於30多年傳染病病原體一線的研究經歷,他判斷新冠肺炎疫情同樣不容小覷。

  1月19日,周榮寫了一封書面建議,通過相關途徑轉交給了武漢市相關領導。他認為“患者呼出的氣體中的病原體具有再感染性”,並提出要及早發現被感染者、及時就近隔離及診治。當時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個團隊已研發出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周榮感到使命在身。面對一種未知的病毒,他説,自己也是有點“無知者無畏”。

  1月25日,從廣州出發,兼程驅車12小時抵達黃岡之後,周榮與當地的政府部門進行了交流,第二天實地考察,一線超負荷的工作狀態超出了他的想象。

  截至1月25日,黃岡全市累計新冠肺炎病例為122例。但周榮判斷當地的疑似病例數量很快會有較大的突破。樣本都集中在黃岡疾控中心檢測,他們只有1台PCR檢測儀,技術人員僅有2人,當務之急是提高檢測能力。周榮團隊利用自帶的2台PCR檢測儀和其他耗材,在黃岡結防院P2實驗室建立了臨時的新冠核酸檢測點,協助當地進行樣本檢測。

  疫情防控,首先是要找到被病毒感染的人,對他們進行有效隔離,減少傳染。在與黃岡市指揮部領導、專家探討交流時,周榮提出了“防控關口前移到社區醫療中心和鎮級衛生院,就近先隔離,標本集中檢測甄別後再分診管理”的總體思路,得到了當地的積極配合和執行。

  “一天下來,內心感觸很深。不僅自己應該來,應該有更多專業力量介入到其中來。”周榮在1月27日的公開信中寫道。

  每天有一百多個樣本送進實驗室,相當於一家醫院一天的檢測量

  隨著黃岡核酸檢測力量的增強,周榮團隊又先後轉戰到了黃岡市蘄春縣和黃石大冶市支援。

  周榮團隊每天收到由當地CDC專人收集的樣本,送至實驗室進行處理、檢測。實驗室裏看似平靜,實際上是分秒必爭。每天有一百多個樣本送進實驗室,這相當於一家醫院一天的檢測量。

  當天的樣本當天清完,這是他們給自己立下的規矩。“當天不做完,第二天就會有更多的樣本進來。早點出結果,才能更好地分級管理、有效隔離,讓確診患者儘早得到治療。如果晚幾天發現,放鬆了管控,可能疑似病人就會傳染更多人。”周榮解釋。由於工作量比較大,全國20多名資深檢驗和研發工程師後續也加入了這個團隊。

  志願者們穿著笨重的防護服,不吃不喝,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遇到加急的樣本,常常深夜才能回到駐地。為了確保檢測的準確性,每個樣本都採用核酸檢測和多種IgM或IgG抗體檢測試劑進行檢測和復核。

  在大冶,他們成功識別出一家5口人的聚集性感染,當時,除了確診者外,其他家庭成員中沒有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是無症狀感染者,通過團隊的努力,4人被順利識別出來,及時採取了相關措施。

  一線工作大體在掌控範圍內,團隊20名“刀鋒偵探”無一感染

  作為團隊的總指揮,周榮要跟政府部門協調工作方案,不時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熒光PCR檢測結果和臨床診斷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什麼時候應用IgM或IgG抗體檢測?這些都需要他與團隊去分析處理。

  檢測志願者近距離與病毒接觸,猶如行走于刀鋒的“偵探”,同樣面臨著感染的風險。周榮要求,臨床常規檢測用標本統一使用胍類等病毒裂解液,一採即滅活,提高採樣醫護人員、轉運過程、後續實驗室檢測等的安全。由於採取了合理的措施,團隊的20名技術人員無一人感染。

  一線的工作大體在周榮的掌控範圍內,然而,有些時候,卻讓他感到無能為力。疫情期間,他接到了很多人的求助電話,有的是患者,有的是患者家人,詢問是否有特效藥,或是請教家人的病情是否會加重等。有一個求助的電話打進來,對方的呼吸明顯很困難,中氣不足,他猜想,這應該是一個危重症病人,心不禁揪了一下。由於不是臨床醫生,他很多時候能做的只是安撫一下。

  在一線實踐中,周榮還給當地的疫情防控提出了檢測技術力量下沉基層、允許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自行開展新冠病毒項目檢測以滿足臨床診治需要、儘快推進特異性抗體檢測等許多重要建議,多被採納或推廣應用。

  對話

  “要改變人們患常見病和感染性疾病到大醫院看病的舊習慣,更好地利用基層醫療,建有防疫功能的社區醫療服務中心”

  問:你長期在臨床實驗室工作,去到疫情一線有什麼不一樣嗎?

  答:去到基層,了解的信息更接近實際,對技術需求的情況也更為了解。當地的政府官員、醫護人員都非常努力和敬業,但在科技支撐方面,尚有不足,應當還有改進的空間。比如一個縣有幾十乃至上百萬人,當出現幾百個新冠肺炎病人時,是不是有更科學的方法,把沒有感染的人分離出來,讓他們有更合理的活動空間?比如之前有規定家庭成員裏只有一個人可以出去買菜,是不是可以用抗體檢測的方法簡單篩查一下病毒攜帶的情況,而不是隨時隨地派一個人出去,因為,這個外出的人到底有沒有攜帶病毒卻並不知道。

  所以,我的建議是:資深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應用等基礎研究的專家下沉到基層,指導當地科學應對,可能會更有效。

  問:你認為疫情前期的防控診治流程和措施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嗎?

  答:我在1月19日的那封信裏就提到,前期大醫院發熱門診、呼吸科或感染科集中收診治的方式不太科學,這個時期正值流感等病毒高發季節,發熱和症狀相似的疑似病人可能只有少部分是真正的2019-nCoV感染,這些病人混在一塊去各大醫院首診,有高度交叉感染的可能。感染者乘各種交通工具前去就診,也可能造成更大的傳播。

  所以我提出最好科學調度醫護人員,下沉到社區醫療點或鄉鎮衛生院,對疑似病人早發現、早隔離,減少他們的活動空間,儘量不要讓他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看病。假如基層醫療中心沒有住院部,建議在一定的範圍內、選合適的酒店作為應急隔離點。我看到後來部分地區採取了這些做法,遺憾的是,最後很多醫院還是暴發了院內感染。

  問:未來再次應對新發急性呼吸傳染病,分診、轉診、救治體系應怎樣應對?

  答:我們的應急體系應該反思,當然也跟我們的就醫習慣有很大關係,大家喜歡到大醫院去看病,基層醫療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要改變常見病和感染性疾病到大醫院看病的舊習慣。

  下一步國家在加強傳染病定點醫院建設的同時,要認真探討基層發熱門診功能和發現能力的建立,應該要把基層公共衛生醫療一體化體系建立起來,建立有及時診斷、信息反饋和一定隔離處置能力等防疫功能的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要增加網點,更加便民。

新聞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