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戴月琴:傳承創新傳統文化 一顆初心仍青春

人物頻道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8年09月21日 16: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初見戴月琴,一襲長裙長衫,語氣溫和,一顰一笑、一坐一站都透著藝術大家的靈動和風範。戴月琴幼時與評劇舞臺結緣,14歲從藝刻苦學戲,塑造了眾多鮮活的角色。她大膽改革傳承新派評劇,讓傳統戲曲在現代舞臺上煥發青春,她也是學生心中的“戴媽媽”,用言傳身教培養了一大批評劇新人。戴月琴守護著中華民族的藝術傳承,為評劇藝術發展獻出了心血和才智。如今,68歲的她依然精神飽滿的活躍在評劇舞臺上,一顆初心仍青春有活力!

舞臺上的戴月琴。本人供圖

  完成兒時夢想 從藝之路收穫滿滿

  談起為何會走上這條從藝之路,戴月琴老師依舊激動。出生於滿族藝術之家的戴月琴,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回憶起她第一次接觸評劇,戴月琴説:“我至今還記得6歲時,媽媽帶我和弟弟去看露天電影《劉巧兒》,新鳳霞飾演的劉巧兒讓我一下子就著了迷。我讓媽媽幫我梳成巧兒姐姐那樣的辮子,手裏拿著小籃兒,學著唱‘巧兒我自幼兒’。”她還在小學的一次命題作文《我的理想》中寫道:“長大後,我要成為新鳳霞那樣的好演員。”帶著這個兒時的夢想,戴月琴開始辛苦的追夢之旅。

  1964年,14歲的她從北京市女八中考入中國評劇院學員班插班學習,拜評劇名家新鳳霞、花月仙為師。學習之路是艱苦的,她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到阜成門護城河邊喊嗓子,之後回學校練早功,晚上演出結束後她還要跟老師繼續學習,總是搭乘末班車回到集體宿舍,第二天又準時起床去練功……戴月琴非常珍視和懷念那段勤奮學戲的歲月,“正是因為這份刻苦,才從老藝術家那裏學到了真本事”。

台下,戴月琴(中)與學生們合影。本人供圖

  桃李滿天下 她是既親切又嚴厲的“戴媽媽”

  從中國評劇院退休後的戴月琴一天都沒有休息,又站到了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的講堂上,為振興評劇、培養新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熱愛評劇藝術,我想把我所有的技藝傳授給學生們。我現在要抓緊時間,儘量在體力還允許的時候多上幾節課。”她説。

  戴月琴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很小就離開父母,到北戲來學習。戴月琴很心疼這些從外地來到北京求學的孩子,總是為她們買些水果、點心、營養品,把她們當作自己的孩子疼愛呵護。她的學生,年齡跨度也比較大,從四五歲的小孩子到二十多歲的大學生,還有社會上的評劇愛好者。她還經常應邀到學校、社區進行專題講座,用不同的形式傳播評劇藝術。

戴月琴(左三)與學生們在一起。本人供圖

  教學方面,戴月琴的最大特點是“認真”二字,她總是不辭勞苦地將劇本和譜子打印出來給學生,還將唱腔和伴奏帶轉換格式放到自己的平板電腦和MP3上帶給學生,並把精心製作的音視頻拷貝到學生的手機上,以便讓他們隨時學習。

  課堂上,戴月琴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一招一式,一顰一笑,從不含糊。課堂下,她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是學生口中的“戴媽媽”。戴月琴説:“當年我的老師新鳳霞就是把我當女兒看,不僅教我演戲,還教我做人。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把老藝術家的藝術和精神傳承下去。”

  戴月琴非常注重科學發聲,她也將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到教學中。即使是在吊嗓子的時候,戴月琴也跟學生強調“進入人物狀態”的重要性,她説:“你就是這個人物,你現在就站在舞臺上表演,形成習慣,把身段表演和內心情緒帶進平時的演唱中。”在戴月琴的學生劉冰眼中,戴老師雖然年事已高,但授藝時非常嚴謹。一次,戴月琴腳部受傷,仍忍痛為學生進行動作示範。在戴月琴身上,劉冰看到了她對評劇的堅持、細膩、認真、嚴謹。

戴月琴(右)正在授課。本人供圖

  幾十年來,戴月琴堅持收徒授藝。她説:“傳承戲曲文化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她通過QQ和微信視頻給天津、瀋陽、石家莊、漢沽、寶坻等外地的學生授課。她教學生學習評劇演唱藝術,不但努力學習評劇藝術,還要勤奮學習文化課,加強自身修養。

  學生們也沒有讓他們的“戴媽媽”失望,在各大比賽中都取得好成績。戴月琴説:“看著孩子們獲獎,比我自己得獎還高興!這是孩子們的榮譽,也是我的期盼,我會盡心盡力,為評劇藝術的傳承發展踏踏實實地多做事。”

  大膽革新 傳承推廣新派評劇

  為了適應青年觀眾的審美需求,為了評劇藝術的長遠發展,評劇要創新、要改革,戴月琴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為發展評劇藝術闖出一條新路來。她在新鳳霞和吳祖光的鼓勵指導下,與張瑋、黃兆龍、張建國、王景明、花硯茹等專家共同研究探索,對評劇藝術進行藝術創新。

舞臺上演出的戴月琴。本人供圖

  1978年她首創將民樂、管弦樂與電聲樂相結合的伴奏形式,應用到由她主演的新派傳統名劇《花為媒》上。這種演出形式既突出了傳統民樂的演奏風韻,又融入了現代輕音樂優美動聽的色彩,在北京演時深受青年觀眾的歡迎,也令中老年觀眾耳目一新。

  1994年戴月琴將自己主演、深受觀眾喜愛的《狐仙小翠》改編成電視戲曲連續劇《天地緣》,她在劇中分別扮演張瓊英和小翠兩個角色,還擔任了該劇的製片人,在片中成功地運用了三維動畫等特技手段,緊跟時代潮流,豐富了傳統戲曲的呈現形式。由她領銜主演的傳統名劇《花為媒》,走出了一條評劇音樂改革的新路。該劇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後,收入中央電視臺的《中國戲曲精品庫》。戴月琴拍攝的評劇《戲曲名段欣賞》專輯于1999年榮獲“星光杯”獎。

  憑藉新派評劇的創新貢獻,戴月琴也收穫了各種榮譽,如“新創作劇目優秀表演獎”“中青年演員調演表演獎”“新劇目調演主演獎”“星花獎優秀戲曲電視節目一等獎”等。

  “評劇就是我的生命,我能力有限,但是我願意為評劇貢獻一切。”戴月琴堅定地説。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