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民族英雄吉鴻昌:恨不抗日死

人物頻道來源:新華網 2018年09月02日 12: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鄭州9月2日電(記者韓朝陽)走進河南省扶溝縣吉鴻昌烈士紀念館,“民族英雄吉鴻昌”七個大字映入眼簾,這是聶榮臻同志為紀念吉鴻昌寫下的題詞。已在紀念館工作10年的講解員張艷娜説:“每天都有群眾到紀念館參觀展覽,緬懷先烈,吉鴻昌烈士的精神不僅激勵著扶溝縣人民,他的事跡在中國廣為流傳。”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是共産黨員、抗日名將吉鴻昌臨刑前寫下的氣壯山河的就義詩。

  吉鴻昌,1895年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因家境貧寒,只間斷地念了兩年書。1913年入馮玉祥部當兵,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從士兵遞升至軍長。他為人正直,不畏權勢,人稱“吉大膽”。1930年9月,吉鴻昌所部被蔣介石改編後,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但他不願替蔣介石打內戰,對“圍剿”紅軍態度消極。

  1931年8月,吉鴻昌被蔣介石解除兵權,強令其出國“考察”。臨行前,恰逢“九一八”事變,吉鴻昌發電報向蔣介石請命:“國難當頭應一致對外,願提一師勁旅,北上抗日,粉身碎骨,以紓國難。”未得允許,遂環遊歐美,發表抗日演説,尋求國際聲援。

  1932年,吉鴻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戰炮聲中回到祖國後,隨即聯絡與發動舊部,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號,並毀家紓難,變賣家産6萬元購買槍械,組織武裝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組織的領導與幫助下,以馮玉祥為總司令的抗日武裝“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建立,吉鴻昌任第2軍軍長、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察哈爾警備司令,率部進攻察北日偽軍,連克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將日軍驅出察境。

  蔣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反誣同盟軍破壞國策,令何應欽指揮16個師與日軍夾擊同盟軍。吉鴻昌率部戰鬥至10月中旬,彈盡糧絕而失敗,隨後潛往天津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1934年,吉鴻昌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為主任委員,秘密印刷《民族戰旗》報,宣傳抗日,聯絡各方,準備重新組織抗日武裝。

  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軍統特務暗殺受傷,並遭逮捕,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敵人使出種種手段,迫害逼供,吉鴻昌大義凜然地説:“我是共産黨員,由於黨的教育,我擺脫了舊軍閥的生活,轉到工農勞苦大眾的陣營裏頭來。我能夠加入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共産黨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如今在吉鴻昌的家鄉呂潭鎮呂潭村,他生前建立的學校還存留下幾間校舍,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村中小學,在這裡就讀過的何國治老人回憶起父輩講述的吉鴻昌的故事時説:“吉鴻昌當軍長後回到村裏不擺架子,對鄉親們很熱情,但説起公事,鐵面無私。”

  81歲的唐貴知老人曾專門寫過講述吉鴻昌事跡的劇本,在他看來,吉鴻昌的愛國精神和教育理念最值得稱道。他説:“吉鴻昌將軍在抗日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不僅鼓舞當時國人的抗日熱情,這種愛國精神也一直激勵著扶溝縣人民,他回鄉創立的貧民子弟學校,讓當地窮人家的孩子第一次上得起學,造福了幾代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