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231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留住青年人,還農村一個未來

作者 鄧海建 2012年5月15日07:15

今日看似無甚關聯的兩則新聞,其實可以比較閱讀:一是5月14日《山東商報》消息説,5月6日,距江西宜春市區80余公里的一個小山村,李細秀老人在外玩耍的5個孫子孫女在水塘溺亡,出事時老人曾向村裏求救,卻沒有找到1個能下水救人的年輕人;二是同日的《新京報》載文,中科院最近發佈報告稱,中國農業經濟水平比美國落後約100年。據分析,美國農業生産率是中國的90多倍,日本和法國為中國的100多倍。專家建議逐步取消戶籍制度,加快農業勞動力的轉移。

又見留守兒童的悲劇,不同的只是人物時間地點。在戶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觀之,公眾難免會發問:如果這些孩子都能待在父母身邊,多好!但如果換個角度發問:如果身強力壯又能下水救人的父母就待在孩子身邊,多好!奔赴城市還是駐守農村,還真是個天大的現實命題。《2012年社會藍皮書》數據稱,201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過鄉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過50%。再具體一點,早在2010年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指出,2009年我國流動人口數量就已達到2.11億人。青壯年“少小離家”,農村人口結構中已無勞動力紅利可言,農村家庭的空巢化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説,與留守兒童一樣命運堪憂的,還有中國農業。

中國自古有“歲稔年豐”、“強本節用”的傳統,農業從來就是立國之本,所謂本固邦寧,也因此,“不稼不穡”故多詬病。中國農業與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的差距,其實也就是現代農業起步較晚的差距——中國農業現代化起步大致時間是1880年左右,比發達國家晚了100年。這一百年,是現代農業向科技與結構要效益的關鍵節點。有一個數據是需要重視的:未來40年,中國需要把2.8億農民轉移出去,農業勞動力總數將從3.1億下降到0.31億。這剩下的0.31億,與轉移出去的2.8億,恐怕還不僅僅是量上的差異。

這樣的擔心,並非杞人之憂。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總理強調:“培養一代新型農民,鼓勵有文化和農業技能的青壯年農民留在農村,事關農業長遠發展。”事實上,我國第一産業從業人員佔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已下降到38.1%,佔鄉村就業人員比重下降到63.4%,農業從業人員數量銳減,農業生産後繼乏人的格局正在加劇。中國農業要趕超百年落差,離不開青壯年的回歸與駐守。一者,勞動力是生産關係中的核心要素,一切的發展都離不開“人”,儘管生産效率解放了部分人力,但勞動密集型特點決定了中國農業在轉型前還有諸多“量”的工作要完成;二者,現代農業的特徵在於基礎設施與裝備,與之配套的是農業科技需要智力支撐,就此而言,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是中國農業涅槃的關鍵所在;三者,培育青壯年新型農民是紓解“三農困局”的必經之路,中國農業的發展、中國農村的版圖、中國農民的定位,與青壯年的“他們”、“你們”、“我們”休戚相關,農民結構與素養問題,從來不單純是一個農業問題,攸關社會序列的穩定與和諧。

不是有危險的時候才想起青壯年農民,不是有需要的時候才想到培育農業接班人。重要的是,它當成為一種國家戰略。西歐國家在“二戰”後,工業高速發展、城鄉鴻溝擴大,於是這些國家相繼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農業經營者須獲得與其他職業的就業者同等的經濟收入;日本更是汲取了西歐國家的經驗,在工業經濟騰飛之初,即1961年就制訂以縮小工農和城鄉差別、實現務農勞動者和其他行業勞動者收入均衡為目標的《農業基本法》……拿穩定的經濟回報和社會保障留住青壯年農民、以可期的夢想遠景與職業培訓激勵新一代農民——他們有未來,中國農業才可堪歷史的擔當與重任。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