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239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應給好人一個做好事的機會

作者 陳方 2012年5月23日07:08

“好人難做”幾乎成了“社會共識”,雖然這個共識讓人看來有些可悲。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780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1%的人坦言現在社會做好人好事的環境差,71.0%的人表示做好事會被懷疑動機不單純,50.6%的人認為做好事會被嘲笑。(《中國青年報》5月22日)

不妨再把與該調查相關的一則新聞拿出來一起品讀。《人民日報》5月21日報道,鄭州300多名車主自發組織“愛心順風車”提供免費搭乘,堅持了大半年難獲市民認可。“愛心順風車”發起人葉佔通説,“順風車”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別人的不信任,多次碰壁之後,一些人選擇了離開。“愛心順風車”所遭遇的冷遇與尷尬,在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近八成人認為好人難做”調查結論的真實性。

“好人難做”,這當然和社會大環境有關係。一方面是來自做好事的風險,做了好事可能反而會遭誣陷,類似風險雖然都是極端的個例,但是經媒體和輿論擴撒之後,這種風險可能會降低那些欲做好事者心中的熱情;風險之外,更多的還是“外人”對“好人”的評價問題,在一個偏好負面想象的環境裏,很多人都開始信奉“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做好事一定抱有某種動機。“外人”的負面評價自然也會影響做好事者的心情,久而久之,“不做好事倒是耳根清凈,做了好事反遭惡語相傷”成了一個不好的趨勢,在“好事面前”,更多人開始望而卻步。

於是,越來越多的“消極好人”出現了,只要不做壞事,不侵犯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我們都可將之視為好人。做好人本來是自古以來的一種人性和文明常識,但當下社會“好人”的底線越來越低。這其中有社會因素的負面影響,但我並不認為“好人難做”全部的錯都是社會問題。

“做好人行善事”,這是一種信仰。有道是“多行善事,莫問前程”,在那些以“行善事”為信仰的好人心中,他們是完全不會計較做好事能否為自己帶來名利、行善事別人又當如何評價,這只是自己尊崇內心的意願所踐行的常識而已。如果沒有信仰的支撐,在現實並不完美的社會裏,大家都有可能找到“好事不做”的藉口。

最近正處在輿論焦點中的張麗莉,救人的壯舉之後媒體發現,原來她只是一位沒有編制沒有醫保的“臨時工”教師,工作五年,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現實中,“臨時工”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同工不同酬”,意味著“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甚至還意味著社會不公。但是,即便是位悲催的“臨時工”,張麗莉卻堅持每月掏100元資助一名貧困生上學。如果沒有個人內心的信仰,僅僅因“臨時工”對自己造成的傷害,這位80後女生或許並不會去做那些善事。

社會環境的變化增加了做好人的成本,這是常識;但是,社會風化的改善,不能僅僅指望“從他人做起”,重建人心信仰必須從自己做起,這也是常識。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靠信仰力量的推動去行善事的,他們也需要社會環境的感召。所以,政府部門也應該主動改善人們做好事的社會成本。

依舊以鄭州“愛心順風車”為例,人們對它心存戒心,這大概源於我們經常聽到“不要相信陌生人”之類的提醒,輕信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愛心順風車”難以做大。這時候,如果交管部門&&並通過部門官網公示“免費順風車”的相關信息,人們對“愛心順風車”的戒心便可以一點點消融。

以此為鑒,“做個好人並不難”的路徑到底該如何建設,大抵明了一二:它既是個人私域的事務,同時更是一項需要政府援手的公共事務。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