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璐:財政支出結構變化告訴我們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1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財政的任務和職責。經濟的蓬勃發展,不但要使政府的財政收入越來越多,而且還要讓老百姓從中更多受益——

  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完成63795億元,同比增長12.2%,財政支出538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58億元,增長21.3%。為什麼財政支出的增速遠遠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速?這些支出花在了什麼地方?財政支出的實際發生與科學合理的支出目標究竟有多大的差距?財政支出主要增長在哪些領域?

  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財政的任務和職責。圍繞這個職責,我們來衡量一下財政支出結構合理與否。

  以2005年為例,財政支出總額將近3.4萬億元。按功能分類,最大支出項目經濟建設費,佔整個支出的近27.5%。另外,行政管理費包括通常我們説的“三公”經費在內的支出為6500多億元,這其中應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管理和分配經濟建設費,可以説,圍繞經濟建設的財政開支比較龐大。而2005年,中央財政支出中(包括轉移支付方面),用於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總額僅佔當年整個支出的10.4%,是經濟建設費支出的38%。這些數字説明,2005年前的財政支出,還不是完全意義圍繞財政支出的內涵來設計的,或者説還不是以調節收入分配為中心的。

  近幾年來,宏觀調控部門一直強調通過財政手段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這是與以GDP為中心的傳統做法完全不同的。這種選擇告訴人們,經濟的蓬勃發展,不但要使政府的財政收入越來越多,而且還要讓老百姓從中更多受益。在這個大環境下,財政支出的增加顯然要使更多普通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關心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以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為中心,這一改革的方向,有利於擺正政府在社會分工中的位置,體現在財政支出上,就是財政不能以生産性開支為主,而應該以社會轉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為主。

  雖然財政的支出結構調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但是,動態中的調整也在不斷讓我們看到希望。財政支出不斷增加的過程中,用於項目經濟建設費和行政管理費在整個支出中的比重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而投向民生的支出呈現明顯的上升態勢。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它鮮明地體現在財政支出撬動了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擴大;體現在財政補助規模的不斷擴大,減輕了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負擔;體現在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蓋工作的落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支持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水平等一系列保障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實。

  今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計13848億元,增長19.8%;用在農業水利、公共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方面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支出安排合計15124億元;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大部分也將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可見國家財政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正集中財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與國際通行的財政支出理念和標準相比,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還需繼續推進。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科學合理的財政支出結構,仍是我們的努力方向,這同樣需要用動態的思維和戰略來推進。

熱詞:

  • 財政支出結構
  • 住房保障
  • 三公
  • 增速
  • 行政管理費
  • 水利
  • 全國財政收入
  • 公共交通運輸
  • 社會和諧
  • 調節收入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