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易富賢:“失獨”之痛須格外重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3日 11: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國內媒體刊發有關失去獨生子女家庭悲慘遭遇的報道,並估算如今已有百萬此類家庭,這一社會現象隨後在網絡上引發熱評,因為這個新聞震撼了不少讀者的心靈。“失獨”群體開始壯大,這個現象所帶來的問題終會浮出水面。筆者認為是時候考慮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了。

  其實早在2004年楊曉升的報告文學《只有一個孩子——中國獨生子女意外傷害悲情報告》就曾引起關注。中國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獨生子女家庭數量在不斷增加。北京大學人口所穆光宗教授一直堅持認為,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風險性就在於唯一性。

  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1975年到1979年出生人口中獨生子女佔15.6%;1980年到1989年獨生子女比例穩定在19.3%左右。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獨生子女比例不斷提高,1995年是35.1%、2000年是49.5%、2005年達到64%。即便假設2006年到2010年獨生子女比例也是64%,筆者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所統計的每年出生人口數推算得出,1975年至2010年之間産生了2.18億個獨生子女,並呈現加速增加趨勢。

  另據2000年人口普查的年齡別死亡率(10年來變化不大)計算,每出生1萬人,有463人在25歲之前死亡。由此可推算,這2.18億獨生子女中有超過1000萬會在25歲之前死亡。這意味著即便不計算2010年後新增獨生子女家庭和死亡孩子數量,到2035年也會有1000萬“失獨”家庭。

  對人類來説,後代不僅僅是血脈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寄託、價值觀和文明的延續。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如果成為“失獨”家庭,傳統的“養兒防老,養子送終”不可能了。很多“失獨”家庭的婦女在失去了孩子之後,丈夫也離她們而去。她們所面臨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困境,更有精神上的孤獨。

  儒家強調:“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建立在健全的家庭結構基礎上的,國家建設所考慮問題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為了自己子孫後代,有利於國家的持續發展。對有些“失獨”家庭來説,既無法“慎終”,也就無從“追遠”,他們可能破罐子破摔,甚至威脅社會穩定。目前還只有上百萬“失獨”家庭,比例還非常低,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從政府到民間給這些家庭以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慰藉,還是能夠讓他們安度晚年的。但如果未來政府將面對上千萬的“失獨”家庭的存在,他們的痛苦對社會的震撼力將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失獨”家庭的加速增長,不僅僅對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對人口政策提出了重大挑戰。這種“失獨”的風險在國內汽車文明尚未建立,車禍頻發的當下愈發凸顯。當務之急是果斷調整獨生子女政策,放寬生二胎的限制,一方面可以遏制獨生子女家庭增長的勢頭,減少今後“失獨”家庭的數量;一方面可以增強社會應對“失獨”危機的能力。

▲(作者為旅居美國華人學者,著有《大國空巢》)

熱詞:

  • 失獨
  • 1975年
  • 1980年
  • 獨生子女家庭
  • 慎終
  • 追遠
  • 獨生子女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