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傅達林:院長討薪難破解農民工維權困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本報特約評論員 傅達林

  各種討薪個案折射出的農民工維權困境,從根本上説,依舊是因為勞動者權益保障執法的疲軟。

  每至歲末,討薪總會以各種方式吸引公眾關注,讓原本充滿喜氣的年味沾上幾分悲慼。今年會不會重演這樣的悲劇呢?近日媒體給我們呈現了兩個畫面:一是某縣一個工地,3名男子討薪未果爬上塔吊準備跳樓,最終被消防員救下;二是在一家民營企業打工的田紹清等21名農民工被欠薪6.9萬元久拖不結,河南省高院院長一經過問,欠款者立時兌現。

  比較起來,田紹清是幸運的,但其隱含的命題卻令人不安:院長幾句話勝過當事人跑幾年,這種反常的方式反倒成了公民維權的終極保障。這不是法治社會公民討薪的有效路徑,一來不是任何人都能有幸遇到真心為民的院長,二來即便舉院長全力,對龐大的討薪群體也只是杯水車薪。

  司法在解決討薪糾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法院自當成為討薪者最強有力的保障機關,為受到不公待遇的農民工運送正義。但這需要建立在一個便宜、高效、執行力強的司法系統基礎上,對大多數法律知識匱乏的討薪者來説,打官司耗時長、費用高。比如,河南人張景華打了七年官司才追回欠款。河南高院要求各法院院長親臨一線為農民工討薪,雖不失為踐行司法為民的實際舉措,但也從側面説明司法執行力仍存在短板。在立案難、執行難的環境中,討薪者在利益權衡之下寧願選擇上訪,以期遇到一位好官,或採取出格方式,以期得到媒體和輿論幫助。

  然而,上訪、跳樓都不是法治社會正常的維權通道,即便幸運之神偶爾降臨,也只能驗證當下“長官意志”或“第四權力”的強大功效,這反過來更加侵蝕了公民維權的制度權威。無論官員還是媒體,只能選擇性關注個別討薪者,即便法院院長出面也僅限于訴訟領域,面對那些更多尚未走進法院的農民工,他們的薪金如何保障,最終仍依賴法治路徑的暢通。

  從2003年重慶熊德明向總理討薪到現在,8年過去了,討薪難題依然困擾著這個社會。這從一個側面説明,在最基本的勞動關係保障上法律局部失靈,各種討薪個案折射出的農民工維權困境,從根本上説,依舊是因為勞動者權益保障執法的疲軟。正是平時針對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行政執法不力,才導致一些人迫不得已跳樓討薪,導致法院院長不得不履行不堪重負的討薪任務。

  年關將近,每個農民工都希望,討薪不再成為年末熱詞,這也是整個社會的願望。為此,司法機關對討薪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在保障農民工權益上帶了一個好頭。那麼,責任更大的勞動執法部門呢,他們又該有何作為?

熱詞:

  • 討薪
  • 法院院長
  • 執行力
  • 農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