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乃康:拆遷之手,請給北京多留點念想兒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1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老北京的澡堂子在當下已不是絕大多數人的必然需要,但從民俗演變、文化傳承與一個城市歷史記憶的角度出發,類似雙興堂這樣的老浴池,無疑已成為老北京的一種象徵,一個符號,一群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一頁乃至一種精神家園。

  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南苑老北京澡堂子雙興堂即將被拆遷的消息,牽動了很多“老北京”的心,一想到這個即將被拆遷的澡堂可能不久就沒影兒了,就連我這個不算太老的“老北京”,心裏也是咯噔一下,五味雜陳——儘管我並沒有去雙興堂泡過澡。

  我小時候——上個世紀60年代初,被父親帶去澡堂洗澡曾是一樂:我喜歡那裏既喧囂又安謐的祥和氣氛;喜歡夥計們高門兒大嗓兒地應答著客人的各種要求;那時的毛巾消毒還十分原始:先用大鍋蒸,然後再撈到白搪瓷的大鐵桶裏,手伸進去要試探著好幾回,才敢拈起一條滾熱的毛巾,然後嘴裏吹著氣、閉著眼把毛巾捂在臉上。就條件來講,那時的一切設施可能都比現在的洗浴中心簡陋,但一切都是真材實料,沒有蒙人的東西;那時的澡堂子不僅可以帶吃的,還可以自己帶茶葉讓夥計給沏上;不像現在,您去洗浴中心叫壺茶,就是幾朵連顏色看不出來的“破菊花”,也敢要您百八十的。

  京味文化是老北京的魂魄,換句話説,北京的澡堂子也是京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脈,且不説一般的黎民百姓樂此不疲,就連當年的京劇老生泰斗馬連良先生,每逢晚上有戲的下午,也必在珠市口的清華池泡澡、修腳,以便晚上更有精神頭伺候看戲的“座兒”。由此可見,老北京的澡堂子于北京的市民來説,已不單單是一種洗浴和一種公用服務設施,而是老北京的一種民俗,一種文化,一种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

  如今,雙興堂,這個京城中幾乎碩果僅存的老北京澡堂子,也要在城市的擴張中被夷為平地了,想想,不勝唏噓。

  任何城市包括社會與人的發展,都不能也不應該割斷歷史的臍帶。如果説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享受更有品質的生活,那麼人們精神上的需求,便首先應該成為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老北京的澡堂子在當下已不是絕大多數人的必然需要,但從民俗演變、文化傳承與一個城市歷史記憶的角度出發,類似雙興堂這樣的老浴池,無疑已成為老北京的一種象徵,一個符號,一群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一頁乃至一種精神家園。

  感謝雙興堂的老闆,不僅給老北京們帶來廉價的澡堂子和精神上的撫慰,而且還在和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希望能從申請“中華老字號”和“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兩個渠道,把雙興堂保存下來。這也從一個側面提醒了我們:看一個城市是否有品位,並不單單在於它的路有多寬,樓有多高,而是在於這個城市是否擁有記憶,擁有歷史,否則,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就難免變成被高樓大廈所囚禁的軀殼而沒有靈魂。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雙興堂能保留下來嗎?但願明年這個春天,我們不再咀嚼遺憾。

(劉乃康 原題:請給北京多留點念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