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一舟:油價上漲,發改委能否不打官腔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1日 10: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2月2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銷售價格每噸提高350元,全國平均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提高0.26元和0.3元。發改委表示,提價的目的就是要使成品油價格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抑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促進資源節約。(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

  成品油價格又上漲了,此次漲價距離上一次提價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在短短幾年之中,我國成品油價格在輿論“追漲不追跌”的質疑聲裏不斷上揚,一路走高。每一次油價的上調,都會引起引起社會的不滿,這一次也不例外。出於自身經濟利益的考量,人們會自然而然地反對漲價,在很多時候,這更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資源終歸是有限的,而隨著人類的持續消費,資源必然會越來越稀缺,從長遠來看,價格上漲其實是一種必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説,國內油價的不斷上揚,除了與國際接軌的外因使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因就是內需不斷擴大。我國已經進入重化工業階段,與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經濟增長對能源和原油的依賴程度明顯增加。需求的增長以及對外原油依賴度的提高,為成品油價格持續上調奠定了長期基礎。不管我們願意還是不願意,成品油價格仍然會逐步走高。

  在我看來,成品油漲價其實並沒有“原罪”。問題的關鍵在於:一方面,當前成品油價格上漲的價格聯動機制存有缺陷,有“追漲不追跌”的利益偏私嫌疑;另一方面,成品油的定價依據、成本必須要讓社會大眾消費群體一清二楚,在油價結構中,“原油的成本、煉油企業的加工成本、運輸的成本和國家徵收的各種稅費這四個環節,各佔多大的比例;每一次油價的調整,調的到底是哪個環節。”不怕漲價,怕的是漲價完全是石油企業和發改委的“自説自話”。可以想見,如果我們真正構建起一個公開、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確保公眾的知情權並引入適度的公共監督,社會就會逐步理解、接受和看淡油價的上調。

  但是,直到現在,無論是石油企業還是發改委,在每一次提價之後對外公佈的漲價理由都是“提價促節約”的老一套,大打官腔。利用價格杠桿促進資源結構調整和節約能源,這種“漲價理由”太空泛,而且每一次都做如此官樣文章,已經讓社會産生“審美疲勞”,引發了強烈的不信任感。“節約”不是問題,問題是要讓公眾知道“節約”在什麼地方、“節約”得明明白白和公平公正。

  而事實上,節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應該從經濟社會的各個環節入手,多措並舉,僅僅靠提高價格來減少原油資源的消耗——這種簡單而生硬的邏輯,根本就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