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孫連宇:“設13位副秘書長””也是一種“吃空餉”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7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瀋陽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漫畫來源:瀋陽日報

  “吃空餉”,以前鏡花水月,如今活靈活現:《新快報》消息,湖南永州普遍存在教師在編不在職,拿著財政薪水,卻在從事第二職業,校長、教育局參與分肥的情況;《重慶商報》消息,福建龍岩市政府辦公室一個秘書長手下有18位副職,其中副秘書長就有13位。可見,公權力的尋租行為從來花樣層出,難能自生自滅。

  如果説前者是明睜眼露的“吃空餉”,弄一齣簡陋的勾結鬧劇,那麼後者就是心照不宣的“吃空餉”,更隱蔽危害也更大。因為,所有的“吃空餉”,在濫設官位面前,都只能算“小巫見大巫”,是體制性吃空餉,是人事制度的不合理。

  儘管官方回應,這13個副秘書長專職的只有7個,其餘的都是因為工作需要挂職的副秘書長。挂職?還是“另有任用”?其實,濫設副職的現象不僅在龍岩市,比如,河南新鄉設11個副市長、16個副秘書長;江西德興設10個副市長;安徽宣城宣州區設10個副區長……一個“副”字,很難説得明白交易背後的那些好買賣。

  就在前幾天,權威部門公佈數字,中國GDP全球第二了,但人們幸福感卻不雄起?怎麼會這樣?GDP也好,財政收入也罷,都在“滿城挖”的政績工程中折騰掉了,都在“三公(公車、公款吃喝、公費旅遊)”花費中消磨掉了。如今,再加上“吃空餉”,真不曉得納稅人還有多少“負擔”需要扛著。如果説,權力部門自我約束的缺失,造成對法律法規缺少應有的敬畏,才讓眾多侵蝕公共財政和公共利益的行為趨之若鶩,並且愈演愈烈,那我們就應該從根源著手,首先把“吃空餉”給理順了。

  如此眾多的“副秘書長”,其實是一種對付“標配”的怪胎。在個別行政不夠級別的地方,不是隨便當上個領導就能有秘書的,尤其官場,哪個層次有哪個層次的配置。而有些時候有些場合需要自抬身價,這時,“副秘書長”“副主任”等就相當於秘書,有位置,有名目,不張揚,不超標。

  目的達到了,讓人還挑不出刺兒來。但是在當前的制度下,很多用不著秘書,卻按標準配了秘書,缺不了秘書的,卻按標準用不得秘書。當然,官位多、副職多並非一種原因造成,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制度上來尋求答案,除了幹部人事制度上的原因,就是現行行政體制下,權力過於集中。

  一旦權力集中,那麼人事任免、財政收支就成了某些既得利益者手中的麵糰團了,教師不上班可以照拿工資,政策不允許可以換個名目……總之,你有政策,我有對策。在某些地方,“紅頭文件”比法律還要好使:權力能夠將制度變通,而不是制度可以將權力框定;只要權力不存在有效約束,不論制度規定是多麼具體和嚴密,它都有被操控繼而變通的可能,這也是我們常常提起的“權大於法、利大於理”。

  多年來,“體制性吃空餉”一直在媒體批評之下,仍能頑固地生存,它的生存土壤到底在哪?我們應該看到,在這看似偶然的背後掩藏著的必然,儘管我們不能否定當地有關部門行使職權的能力,但是相比較吃空餉給財政、給公眾帶來的影響而言,公權力的自我銷蝕更讓人感覺痛心,畢竟,不論是地方財政還是國家財政,其來源都是納稅人的口袋,如何使用這些錢,顯然不該是某單位、某個人就可以做主的。

(孫連宇 原題:“吃空餉”根在權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