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瑞生:春節,也説同學會、成功、優秀生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0日 14: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同學會,是很多人過年的重要節目之一。昨天錢報A10版上就有一篇關於同學會的報道,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話題,比如説,同學會上能看出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年份越長的同學會,越能看出每個人的“能耐”;比如説,一個剛剛參加了20年同學會的銀行人士發現:“混”得最好的,大多不是當年的優秀生。這些話題,包含了很豐富的信息。

  (一)關於“同學會”

  同學會可談的話題其實是很多的,但是報道中的同學會,似乎開成了比能耐、比誰“混”得好、比成功的“精英會”,不排除有些人參加同學會,就是抱著“秀成功”的目的來的。成功人士容光煥發的時候,當同學會的“話語權”被成功人士所掌控的時候,那些不那麼成功的同學是什麼感受?同學會,應該是每一個參加者的節日,同學感情,師生情誼,應該是同學會有形或無形的主題;無論你在社會上是官是民,是富有是貧窮,不管你成功得光明磊落,還是失敗得難與人言,到了同學會上,所有這一切差別都應該暫時消失,至少不應該被有意凸顯出來,同學會,只承認一個身份:同學;如果同學會的結果是傷害、褻瀆同學感情,在同學中製造鴻溝,還叫什麼同學會?幾人志得,幾人向隅,不是同學會想要的效果吧?

  同學會上,女同學大多不像男同學那樣熱衷於這個話題,她們的話題更多地集中于“人”:健康、老人、孩子等等,比“成功學”更有意思,更有人情味。女同學中“成功女士”不多,上帝創造女性,不是讓她去“成功”,而是用她更接近於大自然的天性(母性)來平衡、豐富、涵養這個世界,不至於被男人們弄得太枯燥無趣。如果女人都和男人一樣“成功”,上帝就失敗了。

  (二)關於“成功”

  報道所提到的“成功”事例,不外乎兩種:錢掙得多,官做得大。什麼時候“成功”的標準變得這麼單一、狹隘,以至於“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在矽谷界頂級的IT公司裏發展,邊工作還一邊修MBA學位”都不算成功?報道中這位女生説自己是同學中最不“起眼”的,那要看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像她那樣的經歷,是需要很高的智商才能獲得的。學習、思辯的樂趣,知識世界的純凈感,不是什麼人都能體驗到的;它是培育想象力的土壤,是創造力的來源,是一種終極性的推動力,對社會而言,其稀有、珍貴,不是金錢可以比擬的。這位女生和她的母親竟然會在極其短視、庸俗的“成功學”面前自愧、自卑,不能不説是反智傾向的成功。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不能直接折合成貨幣的。如果不能換算成貨幣就沒有價值,這個世界將醜陋得無法生活。

  (三)關於“優秀生”

  “混”得最好的,大多不是當年的優秀生,這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優秀生“混”不好,原因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個人的基本能力的發展階段不同,原先優秀的後來落後了,這不足為奇。但還有一種可能。在中國的教育環境裏,“優秀生”的長處是善於學習書本知識,善於考試,因此,缺乏創新精神、缺乏闖勁,可能是許多優秀生的共性,但優秀生的優點是尊重規則,敬畏知識,有信仰,做事有底線,不太會亂來。因此,他們是踐行、維繫、傳承社會基本道德準則的力量,同時,這也限制了他們的行為,他們不善或不屑做一些成功人士擅長之事——難道這不是現實的一部分嗎?

  能“混”善“闖”的人吃香的時代,往往是缺乏信仰、價值觀混亂,規則毀棄的時代。一個沒有規則,或者有規則沒有人尊重,遵守規則要被人譏笑的時代,個人容易成功,但社會是失敗的。優秀生“混”不好,吃虧的不一定僅僅是優秀生。

  只憑高分數衡量學生固然不對,但是,僅憑高職位、高薪水衡量人就一定對嗎?要不要問問高職位、高薪水是怎麼來的呢?要不要問問他佔著高職位、拿著高薪水在幹什麼呢?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文強如果在“出事”前參加同學會,應該算得上成功人士吧?現在當然不能算了,但是,不能算的理由呢?如果文強還“混”得很好呢?“混得好的文強”,難道從同學會上絕跡了嗎?

(付瑞生 原題:也説同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