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3天7副部”攪熱教育官場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6日 09: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鄭根嶺

      看來12月22~24日是教育部的吉祥日,大官頻升,調動繁忙。先是一天內産生三位副部長(杜玉波、杜佔元、劉利民),隔一天又有武大校長顧海良外放不到10年回馬教育部擔任副部長。同在這三天之內,三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山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也都換任了副部長級校長。三天竟有七位副部長升遷或調任,可真算得上教育系統的黃道吉日了!(據新京報、中國新聞網12月25日相關報道)

      遺憾的是,這樣的黃道吉日卻難免讓人咂摸出別樣滋味,這就是官本位對教育這塊本該是學術凈土的侵蝕日益嚴重,高校的行政化、官場化越來越令人擔憂。像這樣以行政手段從高校調任副部長,又使北大、重大、武大三所高校正副校長輪盤換防,無異於一下子攪熱了教育官場,吸引了嚮往官場醉心仕途的一些學人熱辣辣的眼光;這種導向之下,更多校園園丁汲汲于官位、不安於教書育人而心猿意馬,也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倒並不是説教育工作者就不能為官,就該一輩子局限于講臺教室,相反,教師因為有文化知識、口才好、會做思想工作等行業特點,更具從政的優勢。事實上,各級黨政官員中教師出身者大有人在,其數量甚至可與秘書出官一途有得一拼。

      我想説的是,為了使學校更像學校而不像是官場和商場,能不能把官場與學校的雙向交流改為單向?也就是説,想當官的教師可以流出,“一入侯門深似海”不復回流,行政官員包括教育部門的官員到學校當校長的路則單向切斷徹底堵上,除非在個別專業領域真正有學問並且研究成果公認可與高校教授媲美者,否則只要是官員就連在高校兼職當教授都不允許。

      做到這一條,顯然有利於教授治校、教育家辦教育這一理想狀態的早日形成。大學本該是學問深厚、受人尊敬的教授學者遊刃有餘的天地,校長、院長、系主任都屬於給師生服務的行政附屬人員,不能騎在大家頭上作威作福,要想過官癮盡可以衝出圍城別謀他就,就別指望在校園裏耍威風了。只有這樣,我們千呼萬喚、夢寐以求的象牙塔和學問凈土,才有可能在大學校園出現。

      大學校長還是任期長、穩定些為好。沒必要非讓他們像其他系統的幹部一樣在不同地方交流鍛鍊,那不是培養教育家的路子;教育家即使一輩子在同一個校園裏學習與教書、行政,又有什麼不好呢?相反,短時間走馬燈似地變換,你方唱罷我登場,不光難以良好施展校長的管理抱負,也不易塑造相應的校園風格與學術學風。

      淡化校長職位的“官本位”色彩與含金量,使之回歸教育家的專業化定位,既可以減弱對那些一門心思當官者的吸引力,又可以給真正想踏踏實實辦教育者贏得更充裕的機會。雖然大學校園裏的師資隊伍也是多種多樣,但相對於社會上其他地方而言,耐得住寂寞、不熱衷於官與商兩個名利場,樂於讀書做學問和教書育人者,肯定多得是。

      三天七位副部長級教育官員的任命,無論是由“校”進“部”、“京官空降”還是“異地換防”,這些大學校長的來源與出路,都無益於社會呼喚的教育理想。最好還是讓教授民主治校,校長由本校師生民主推選,不從校外包括教育部、廳、局選派,也儘量不由別的學校交流調任,除非以教師身份調來本校執教5年以上方有資格競選校長等職。

      中國教育的去行政化、去官場化、去生意場化,已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對這個百年大計的損害會日趨嚴重。怎麼“去”,不是空喊幾句口號吆喝幾嗓子就能輕易達成的,但也並不需要進行耗時長久的專門課題研究才能出臺完善方案,把民間智慧民意表達充分利用起來,並認認真真付諸實踐,孰幾可以速見成效。南方科技大學別開生面的努力得不到教育部支持,其“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學位”雖然已在社會上熱議多日,卻仍然得不到教育部回應,與此同時,教育部系統竟曝出三天七位副部長的熱聞,讓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