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期:計生部門“贊助”公安,一場涉嫌違法的利益分贓
(2014-05-20)
相關評論:
舉世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9日正式拉開帷幕。這次會議將對新時期的改革進行綜合、全面部署,通過大力度改革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是主要議題之一。
我國長期形成的投資主導、政府主導、競爭性地方政府“三位一體”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持續,必須儘快步入公平可持續的增長軌道,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質性轉型。
從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的角度來看,保持經濟發展速度不可能再過度依靠大舉投資。因為投資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比如通脹預期抬高、嚴重産能過剩和資産泡沫泛起等,已經出現苗頭。
出口這架“馬車”也已經靠不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認為,金融危機的原因在於世界經濟失衡,即: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只出口、只儲蓄、不消費。因此,西方國家不斷發起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來遏制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出口。加之,中國國內的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廉價勞動力的出口競爭優勢正在喪失。
因而,我國當前急需把拉動經濟的動力轉到國內消費這架“馬車”上,轉到技術進步、驅動創新、品牌建設上,轉到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等內生動力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至少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需要轉變政府職能。理清市場與政府的邊界非常重要。在包羅萬象的政府職能中,政府對於市場經濟主要行使三項職能:提高效率,增進公平,以及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與增長。政府通過促進競爭、控制諸如污染這類外部性問題,以及促進公共品等舉措來提高經濟效率;通過財政稅收和預算支出等手段,向某些團體進行有傾斜的收入再分配,從而增進公平;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和增長,在鼓勵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失業和通貨膨脹。除此之外,一切微觀經濟活動都應該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讓“看不見的手”來配置資源。
李克強總理曾形象地比喻説,市場是看不見的手,政府是看得見的手,我們不能讓看得見的手成為“閒不住的手”。理清市場和政府在市場經濟中邊界的重點,在於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把伸得過長的手收回來。例如,在投資這駕馬車的驅動上,政府主導的大投資模式,必須轉變為民間資本投資為主的拉動方式;再比如,必須加大下放政府審批權的力度,使得政府從不該管制的領域徹底退出,等等。
其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糾正“唯GDP論英雄”的觀念,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一是要使GDP增長轉到依靠生産率提高上來。衡量GDP含金量的最重要指標就是生産率,即總産出對加權平均的投入的比率。投入産出比率越高,GDP含金量就越高。這裡有兩個重要的變量:勞動生産率和全要素生産率。前者計算每單位勞動的産量,這個産量越高,GDP含金量就越高;後者計算每單位總投入(一般包括資本和勞動)的産量,這個産量越高,GDP含金量越大。二是GDP增長的最終歸屬,要體現在社會總財富的增長(包括稅收和居民收入的增長),要體現在對就業的拉動力上。有計算得出數據:我國GDP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能夠平均拉動就業100萬人左右。而我國一些省份是否達到這個效果,很值得懷疑。這要成為GDP含金量考核的主要指標。也就是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把經濟增長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率效益上,糾正過去盲目追求GDP總量和速度的思想觀念和考核機制。
其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民富是關鍵環節。把經濟拉動方式轉到消費拉動上,必須使百姓有錢消費。這意味著,民富將是“十二五”期間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民富才能提高民眾的消費能力,才能促進從根本上拉動經濟增長。反過來講,經濟增長了,才能使民眾更加富裕;而民眾更加富裕,又會激發其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向更高階段發展。形成這種良性循環後,中國經濟才能徹底走向良性發展軌道。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之後,習近平和李克強均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實現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相信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將啟動空前的經濟改革,以改革力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2014-05-20)
(2014-05-19)
(2014-05-19)
(2014-05-18)
(2014-05-17)
(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