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林海清:非稅收入豈能是“橡皮筋”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5日 1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財政部22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稅收總收入增速同比回落18.8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增速總體大幅回落。而22日披露完畢的各省份前三季度財政數據顯示,一些地方在稅收收入增長“失速”的情況下非稅收入大增,多地紛紛將非稅收入尤其是罰沒收入作為財政“增收挖潛”的重要途徑,有的地方非稅收入高出稅收收入40多個百分點。(10月23日《經濟參考報》)

  非稅收入俗稱“刮地皮”,從這個稱呼大略可以窺見民眾的態度。非稅收入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幾年來我國稅收連續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已經放緩,而地方財政支出卻迅猛增加;一方面是由於宏觀經濟形勢低迷導致地方財政收入急劇下滑,地方政府為了另覓財源不得已將眼光瞄上了非稅收入這塊蛋糕。雖然非稅收入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的窘狀,但從長遠看,這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有弊無利的,而且必然對政府公信力起到負面作用。

  合法的非稅收入應該收,但將其視作彌補稅收缺口的“橡皮筋”就有點令人憂心了。其弊端在於:一是非稅收入本來彈性就大,在增收壓力下,容易出現鬍子眉毛一把抓的情況,該收的收,不該收的也收,甚至出現亂攤派亂罰款的情況;二是非稅收入的規範性遠不如稅收,增收衝動下容易出現“搭車收費”,助長某些部門亂收費的不良作風;三是如果非稅收入在地方財政佔比增加,不但會損害經濟發展後勁,還會加劇地方政府對非稅收入的依賴性,形成惡性循環。

  事實上,在一個成熟的財政體系中,稅收應該是佔據絕對主力的頂梁柱,而非稅收入則應處於絕對“弱勢地位”。比如美國,非稅收入佔國家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93.8%,遠超過我國的86.5%。這還是在土地出讓金等收入沒有列入收入預算體系的情況下,如果算上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款,各種政府基金以及國有自産經營收益等,非稅收入可能高達財政總收入的40%。這樣的比例不僅説明了我國財政收入體系尚需完善,更揭示了行政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更何況,無論佔比多少,非稅收入都應是剛性的、合法的,而不是可以隨意抻拉的“橡皮筋”。

  對於迅猛增長的非稅收入,一方面要依法規範,加強監管,按照合法、透明、公開的原則實施收入程序,防止“搭車收費”,甚至亂收費、亂攤派。同時也要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度,改變非稅收入“誰收誰用,多收多用,多罰多返”的現狀;規約政府行政權力,清理各部門權限範疇,讓那些打擦邊球的灰色收入都暴露在陽光下。

  另一方面,要依據法律削減不必要的收入項目。據統計,2009年我國各項收費、罰款規模為:進入預算內的為8962.2億元,有統計的約為7900億元,預算外的為5100億元左右,共計約為21962億元,超過稅收的三分之一。這與非稅收入的擴張何其相似。當前應該依據法律進行一次清理,該取消的徹底取消,該保留的予以規範,可以轉稅的轉稅。並逐步實現提高稅收佔比、降低非稅收入佔比,構築良性的財政收入體系。

  此外,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也應充分考慮經濟趨緩對財稅收入帶來的影響,避免地方為完成收入任務而從非稅收入上“挖潛力”。

熱詞:

  • 非稅收入
  • 橡皮筋
  • 弱勢地位
  • 經濟參考報
  • 搭車收費
  • 失速
  • 稅收收入
  • 增收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