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蘇文洋:人藝獻上的北京“花茶”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8日 13: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昨晚,三個“甲子”濟濟一堂。再過4天,《北京日報》創刊60週年。喜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60週年,報社組織了“甲子緣”紀念專場演出,觀看人藝最新推出的話劇《甲子園》。

  精彩的演出結束後,80多歲的老藝術家藍天野先生講話,特別深情地回憶起他和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的“交情”。他談到15歲辦壁報,特別提到他的同學、1980年復刊後第一任北京晚報總編輯王紀剛,還談到自己是“北京晚報特約記者”,為北京晚報撰稿。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當時,我在剛復刊的晚報做一版編輯,王總給了我一個任務,做他與藍天野先生之間的“交通員”。王紀剛先生經常寫信派我送到藍老家裏,有時我也專程到藍老家裏取稿。藍老那時家住史家衚同,距離報社不過兩站地。後來,紀剛先生不擔任總編輯,我的“交通員”兼編輯使命也結束了,再未到過藍老家。現在想來,王總是讓藍老教導我,而我不自知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晃30多年未見藍老,我待藍老講話結束離開後臺時,追上藍老自報家門,藍老給了我一個熱烈的擁抱,笑説:“你可以證明,我説的話沒錯。”我祝藍老健康長壽,藝術之花永遠盛放。

  《甲子園》裏雲集了藍天野、鄭榕、朱旭、朱琳、呂中、徐秀林等人藝老藝術家。他們每一位都是中國話劇界的國寶級人物,我們有幸看到他們以八九十歲高齡同臺演藝,相信這是一次空前的盛況。在世界任何國家的話劇舞臺上,也難以複製這樣絕無僅有的演出場景。我們在感謝這些藝術與生命共同高壽的人藝老藝術家們時,也要十分感謝用藝術之筆把他們都“召集”在一起的編劇何冀平。

  演出快開始時,何冀平才悄悄進來,坐在我前面六七排的邊位。我與她也已經有20多年未見面了,當年因為都是北京市第四屆青聯委員的緣故,又在一個界別組,時常見面,聽她談藝術創作,也看過她編劇的《天下第一樓》。中場休息後,再未見到她的身影,也就無法當面向她表示祝賀了。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沒有編劇,一切舞臺藝術、影視藝術都無從談起。我特別特別敬佩編劇,至今仍然覺得編劇是一項不可思議、難以琢磨的工作。何冀平在劇中提到《失戀33天》,這部電影的編劇是我的外甥女鮑鯨鯨。我到今天也沒想明白她媽媽、我表妹是怎麼把小鮑培養成編劇的。在我看來,編輯還好培養,編劇可太難培養了,這大概就是“隔行如隔山”吧。

  演出開始前,見到百年老店吳裕泰茶莊總經理孫丹威。記得我10歲以後,我爺爺就派我去北新橋吳裕泰茶莊買茉莉花茶。老人家喝了一輩子茉莉花茶,不像我們這一代人“雜喝”,逮著什麼喝什麼,還經常趕時髦喝個咖啡什麼的。《甲子園》這齣戲,很像北京的茉莉花茶,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回味,喝到嘴裏的是茶,沁人心脾的卻是花的芳香。這是地道的正宗北京“花茶”,是人藝老藝術家用一個甲子的時間為我們“沏”的一壺北京“花茶”。茶喝後來釅,藝術家的表演也是如此。爐火純青,色香味俱佳,無可挑剔。我祝願更多的觀眾能夠享受到人藝獻上的《甲子園》這一季北京“花茶”。

熱詞:

  • 花茶
  • 人藝
  • 甲子園
  • 1980年
  • 編劇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