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參加金馬獎的背後:蔡英文當局蓄意製造“認同斷裂”

特約評論員魏林彬

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旗下機關報《中國電影報》8月7日引述中國國家電影局消息表示,中國方面將暫停中國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台北金馬影展。值得注意的是,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將於11月19日至23日在廈門舉辦——剛好與金馬獎“撞期”。

暫停中國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今年金馬獎,對於許多人來説可能並不意外。2018年金馬獎頒獎期間,一名獲獎台灣導演的發言,引發“統獨”風波,為今日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當時這一風波出現後,金馬獎執委會主席李安在事後對媒體表示,希望就藝術論藝術,不希望有任何的政治事件或其他的東西來干擾,請大家給電影人一點尊重。但就現實而言,台灣島內當前的生態環境,恐怕很難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甚至可能引發更多問題。

過去兩岸的交流從文化層面逐步拓展、打開局面,化解兩岸多年的心結。然而此時此景,卻不得不讓人感慨兩岸關係竟然已經波及文化層面的交流。個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蔡英文及民進黨自2016年開始治理台灣所採取的措施有關,蔡當局不斷惡化兩岸關係,醜化中國大陸,用過度的政治動員與泛政治化鬥爭處處針對大陸,逐步消解兩岸共同的身份、文化認同,讓兩岸在認同層面出現斷裂。過去維持兩岸關係的“一中”、“中國文化”等因素的基礎被破壞,兩岸關係自然也難以繼續維持和平發展、持續交流的可能。

這種認同上的斷裂,夾雜著中美複雜的關係,將使兩岸的未來更加凶險。自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即使是在冷戰背景下並無往來,但基於共通的認同,兩岸並不存在徹底斷絕關係的危險,並且維持海峽兩岸相對較為長久的和平。

如今,隨著民進黨利用多次治理台灣的機會,不斷操作“去中國化”,改變台灣民眾對身份、文化的認知;同時,這種泛政治化的操作,已經滲透到台灣的許多方面,包括非政治化的文化、藝術、日常生活之中,扭曲台灣一般民眾對大陸的認識。如此,才會有去年金馬獎的“發言風波”,也才有今日的大陸電影人不參加金馬獎的結果。包括不久前大陸停止47個城市赴臺自由行的舉措,同樣也與此有關。
 
事實上,蔡英文當局蓄意製造兩岸認同斷裂,不僅危害兩岸關係,同樣也是在分裂台灣內部持不同立場的民眾。對中國文化持續認同的台灣民眾與過度強調台灣身份的民眾,在長期過度的政治動員與泛政治化的社會風氣刺激之下,只會越來越走向激進、不相容的道路。這于台灣本身而言,同樣會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轉變成為政治上的對立,彼此間的怨恨。

多年來,大陸一直沒有改變推進兩岸文化交流政策。是蔡英文當局在兩岸關繫上的倒行逆施,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看到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人員往來出現中斷的可能,不得不説這是極為不好的信號。希望兩岸早日回到和平發展正確軌道上來,這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期望。(特約評論員 魏林彬)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