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情懷·大家談】讀懂習近平心繫人民的價值坐標

特約評論員王石川

  “我一直牽掛著彝族群眾,很高興來到這裡,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心裏十分欣慰。”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農曆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地,深入村鎮、企業、社區,考察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汶川考察災後恢復重建發展情況,給各族幹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親切關懷。

  “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從甘肅省定西市元古堆村,到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從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小二台鎮德勝村,到四川省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每到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奔赴貧困地區,走村入戶,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

  “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四川省民族類別、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習近平總書記親赴這個地方,顯然大有深意。眾所週知,去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就特別關心涼山的脫貧攻堅,不僅詳細詢問當地文盲率、脫貧攻堅進展等情況,更要求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切實打好脫貧攻堅戰。

  有個令人感懷的細節。曾任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阿什老軌説,如果説當年涼山奴隸通過民主改革翻身作主人,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的精準脫貧攻堅戰,就是又一次的一步跨千年。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繫人民、情牽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他滿懷深情地説:“40多年來,我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可佐證的是,從陜西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再到福建寧德……習近平一路走來,把帶領百姓脫貧當成了最清晰而堅定的價值坐標。

  當前,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所面對的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抓工作。要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科學確定脫貧時間,不搞層層加碼。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涼山考察,就專門同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一起分析當地貧困發生的原因,謀劃精準脫貧之策。如此,可以預期,只要讓政策釋放出內在潛力,不獨涼山,其他地方的貧困人口也將順利踏進小康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各地考察,總是不忘扶貧開發,總是關心貧困群眾。這幾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舉世矚目。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這一了不起的成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從基本生活到精神面貌有了明顯改觀,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貧困人口之所以能健步走在康莊大道上,廣大人民之所以能享受到有品質的生活,正是因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常懷憂民、愛民、惠民之心,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我是人民的勤務員,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共産黨人的初心、宗旨。”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牢記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宗旨,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