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專家談】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國內 光明網-理論頻道 2016年05月05日 20: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專家談】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作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網絡空間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子課題負責人呂欣、國家信息中心時空大數據研究中心秘書長陳思宇

  2016年4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要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互聯網助推我國産業轉型升級,釋放産業潛能。目前,我國産業轉型升級出現了結構失衡的現象:新老産業青黃不接;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部門)發展迅速,服務業部門發展滯後;勞動報酬增長滯後於勞動生産率增長……這就需要傳統産業內部調整,以實現生産潛能的釋放,提高勞動生産率。同時,新興産業要利用其技術優勢快速發展,産生新的增長動力。就此而言,互聯網為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積極的環境。在生産環節,利用互聯網信息化優勢,一是可以引進國際先進生産技術、加快技術革新速度,改善産業技術落後的局面;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國際間、區域間、行業間的比較優勢,選用高質低價的生産要素,優化資本配置、減少生産成本,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在流通環節,互聯網推動我國産業産品結構升級,一是增加了産能輸出新渠道,對接工業化相對落後的國家,輸出我國産業過剩産能,優化國內産能結構;二是互聯網拓寬了産品市場,互聯網集結匯聚不同地區消費者對産品需求,能幫助産業轉型以適應市場要求,促進産業內部結構調整,是産業産出能被市場充分消化;三是,互聯網縮短了企業生産週期,促進産業發展,互聯網通過促進物流系統的效率提升,加快了産品消費的過程,使加速企業資金流通,從而使加速産業發展。

  互聯網承擔我國消費升級中的供給和仲介角色,刺激消費的形成與輸出。我國經濟發展長期依賴投資驅動,而新階段經濟轉型需要消費成為主要的經濟增長拉動力。近年來,消費在經濟中所佔比重和貢獻率穩步上升,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産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於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逐步發展形成了個性化、多樣化、精細化的消費需求,我國由最初的模倣型、排浪式消費向新型消費升級勢在必行。同時,國內商品和服務若不能滿足消費者對質量、技術、品牌、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將會導致部分消費流向國外,所以完成本土産品與消費需求的有效對接是消費升級中重要的一環。互聯網在消費升級中充當了供給與仲介的角色,不僅搭建供需匹配的信息平臺,還拓寬實現消費的渠道。一是,消費者搜索産品信息的記錄可以幫助企業分析消費者需求,以實現産品需求與供給的信息匹配,讓企業充分了解消費者對産品多維度的要求,能夠有方向、有目標地進行産品的設計生産,確保産品能夠被市場消化。二是,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興起,互聯網消費成為消費中重要的途徑,互聯網消費憑藉其便利化、多樣化、去杠桿化等特點喚起消費者的消費訴求,將潛在消費轉換為消費需求、消費行為,加速消費升級的進程。

  互聯網優化投資環境,降低“雙創”門檻,激發人力資本紅利,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內在源泉,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是創新創業的基本要求。在我國投資驅動力減弱,消費升級稍未完成的過渡階段,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要的。優質的創新創業活動將帶來勞動生産率、資本産出率和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吸納就業,促進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互聯網成為創新創業的催化劑,從多方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形成。一是,基於互聯網産生的投融資平臺降低了“雙創”的門檻,使得投融資活動不再單一依賴銀行仲介進行資金配置,社會閒置資金通過互聯網資金市場或者互聯網投融資仲介進行優化配置,將資金配置到潛在勞動生産率較高的創業項目,並且由於互聯網具備去仲介化的特點,省去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增加了創業活動的便利性,提高社會創新創業的質量,激發潛在的創新創業活動。第二,互聯網增加了創業機會,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之間的交叉和互相滲透産生諸如互聯網教育、醫療等依賴於互聯網又不脫離實體經濟的新興行業,新興行業的誕生帶來創業機會,其潛在發展吸引大量資本投資,拓寬了社會創業的選擇範圍。第三,互聯網交互性使得創業者能夠共享創業經驗,促進創新創業知識的普及,提高創業成功率。同時,互聯網加強了知識溢出積極效應,通過互聯網實現創業體系的培養和鞏固,使創業者人資資本提升,更有效地完成創新創業活動。第四,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交叉融合增加了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同時也增加了各類人才之間的相互合作,交叉學科知識外溢性使得創業潛在收益增加,激勵各類人才投身創新創業活動,推動創新創業大眾化、普及化發展,促進社會人力資本紅利的實現。

  互聯網為普惠民生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總書記在座談會中提到,我國有7億網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互聯網深入我國社會,全國互聯網使用率已經超過50%,且呈持續上漲趨勢。政府公共産品從提供到落實經過多重環節,公共産品提供存在時滯、政策措施履行不到位的問題,普惠民生難以落實。互聯網的出現,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方向。一是借助互聯網的普及性,政府可以通過公共平臺直接對接企業或個人,擴大公共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使各項惠及民生的政策得以貫徹落實。二是,互聯網能夠對政府的資金流向公開化、透明化,這不但有助於建立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信任,增加民眾的社會參與和配合,還有助於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項目,擴大公共服務的惠及範圍。習總書記提到,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三是,民眾通過互聯網向政府進行信息反饋,反映民意,引導政府在輻射範圍廣、受益群眾多的公共項目上進行重點規劃投資,切實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實現普惠民生的重要任務。

  在講話中,習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互聯網在我國經濟轉型階段的重要作用,對於我國激發經濟增長新動力具有戰略指導意義。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