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人物系列訪談節目《寄語寧夏》
“不是江南,勝似江南”,這句寧夏人民耳熟能詳的詩句,就是在寧夏工作了37年,曾任自治區主席馬啟智發自肺腑對家鄉的讚美。儘管已經離開寧夏,但馬啟智時刻牽掛著家鄉的發展,尤其是南部山區民生的改善。
馬啟智:每年都是在盼著下雨,遇到乾旱的年份,就説老百姓下不了種,所以説用手刨那個幹土,看看土壤的含水量多少,含水層多深,這也是感情的一種自然流露。
馬啟智,1943年生於寧夏涇源縣,1968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之後在遼寧鞍鋼育成中學任教。27歲那年,馬啟智又回到寧夏。
飲水困難是寧夏南部山區和中部乾旱帶的歷史性難題。“旱天嶺,喊叫水,一碗泉”等地名,是這裡千百年來乾旱缺水飲水困難的真實寫照。2002年寧夏人畜飲水工程開工建設;2007年1月,寧夏中部乾旱帶引水工程啟動。馬啟智欣然為工程建設作詩一首。“兩眼望穿盼雲霓,天不作美絕水源。風雨無情人有情,引黃濟困送甘甜。”
為了掌握了解人飲供水工程線路情況,數九寒天,馬啟智與隨行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一道,翻山越嶺,行走于大山深處,實地察看。並一再叮囑相關部門,要用足用好天上水、地下水、地表水,構建北水南調、南水北引的網絡體系,加強涵養林建設保護力度,把廣開水源與節約用水相結合,從根本上解決南部山區群眾缺水困難。
馬啟智:印象最深刻的目前依然經常讓我牽掛放不下心來的依然是我們南部山區百姓的生活、收入和中部乾旱帶人畜的飲水問題,這是我們寧夏最突出的民生問題。
2003年8月,承載著實現寧夏跨越式發展夢想的寧東“一號工程”破土動工。對於寧東的建設,馬啟智十分關注,多次深入實地調研。馬啟智強調: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産業興起的大好機遇,依託“一號工程”發展壯大煤化工産業,使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發展過程,成為調整工業産業結構,培育産業優勢,強壯寧夏工業筋骨的過程。
馬啟智:我們一定要形成我們自己的産業集群,把我們一些能做大的産業要做大,能夠在市場殘酷的競爭中能立住腳,能夠發揮它的經濟效益,能給人們帶來實惠,帶來福利。其次就是我們的特色和優勢産業,我們應當儘量的把這個生産鏈往長拉,把它的規模往大做,讓它為寧夏更加添彩增光。
在1998年至2007年,馬啟智擔任自治區主席期間,寧夏國民經濟取得了持續較快的增長,連續8年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速;全區糧食總産創歷史最高水平;南部山區和中部乾旱帶飲水安全問題大大緩解;塞上農民新居和危窯危房改造工程進展順利;中部乾旱帶旱作節水示範區和大六盤生態經濟圈建設全面啟動;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進度加快。
馬啟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寧夏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的變化,我不僅參與了發展的全部過程,而且作為一個領導者,參與籌劃組織和推動,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滿足。在人生的價值這一點來説,有這麼一段經歷,能夠為寧夏人民做一些事情,為寧夏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些力量,我感到很光榮。
2008年3月,馬啟智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馬啟智説,我生於寧夏,長于寧夏,根在寧夏,是寧夏人民哺育了我,是黨組織培養了我,所以我忘不了寧夏。
1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馬啟智作詞的《我多麼熱愛我的家園》: “我多麼熱愛我的家園,成群的牛羊層層稻香,寧靜的村莊飄著裊裊炊煙。我多麼喜歡我的家園,黃河滋潤每一塊良田,西邊枕著賀蘭東面依偎著六盤”。
馬啟智:我作為寧夏人民培養出來的寧夏人民的兒子,雖然説離開了寧夏的工作崗位,但是我的心和寧夏緊緊連在一起,經常在關注著寧夏的發展變化,也在經常在思考寧夏如何更快更好的發展。我祝福寧夏人民在黨委、政府幹部的帶領下團結奮鬥,把自己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責編: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