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人物系列訪談節目《寄語寧夏》
2003年,作為寧夏“一號工程”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拉開了寧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序幕。在這裡,有寧夏最大的煤田——寧東煤田,這個煤田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40公里,已探明的儲量就有270多億噸。其主要煤種為不粘結煤,品質優良,而且開採條件較好。寧東煤田由此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這些精確數據的取得,與現任國土資源部礦産資源儲量評審副主任的楊強的努力密不可分。
楊強:寧東基地的建設,有些技術資料的審查我們也參與其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對這塊我是很有感情的。寧東建設應該説是列入我們國家重點資源開發區,況且也有希望列入我們國家重點經濟開發區,應該説將來是咱們寧夏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産業。
楊強,寧夏中衛人,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年僅17歲的楊強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礦業學院選礦工程專業學習,畢業後他曾先後在我國東北和西南地區工作,2002年進入國土資源部。雖然離開家鄉已經整整30個年頭了,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也已成為一名風度翩翩的儒雅學者。但在楊強的眼中,讓他感到最欣慰和最高興的事,就是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楊強 :現在只要有時間我都能夠堅持看我們寧夏的新聞,關注我們老家的變化。從新聞上也能感受到我們寧夏每天都有新變化,感到非常高興。這幾年我回去以後,感受特別深的是交通的變化。那是1975年我參加全縣中學生文藝會演,當時我們在宣傳隊的成員坐在手扶拖拉機上,那次手扶拖拉機因為意外空檔滑行,滑行了兩三公里才停了下來,那次還是非常危險的經歷,現在我感受到交通設施條件改善了很多,我這幾年回去以後從銀川機場上中衛,已經是全線高速了。非常便捷快速。
在從事礦産資源儲量評審工作的這麼多年裏,楊強帶著國土資源部礦産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的專家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但是每次來寧夏,他都懷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寧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對楊強來説,總是那麼難以忘懷。
楊強 :寧夏應該説是地方不是很大,人口也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在資源方面有獨到的優勢,特別是煤炭資源。煤炭資源總的資源儲量現在查明佔全國第六位,另外從寧夏資源勘查開發的角度來講,還要發揮寧夏在非金屬的礦産方面的優勢,比如説石膏、冶金鎂這些方面的優勢,同時要加強有色金屬礦産的勘查,這個還是有一定的潛力,可以再進一步做工作。
楊強 :今年是咱們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作為我們在外地工作學習的人,感到非常的高興和自豪,我為寧夏的發展而自豪,為寧夏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祝願老家山川更秀美,不斷取得新成績。
責編: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