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電話:010-6890 0670
cctv.bilrary@staff.com
5月8日下午,熊貓經濟50人論壇助力産業建圈強鏈項目“大熊貓國家公園科普展暨超級IP打造沙龍”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舉行。沙龍聚焦市委市政府“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力求圍繞熊貓經濟這一特色産業,推動産業建圈強鏈,實現高質量發展。
論壇嘉賓合影
大熊貓是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文化經濟、和平經濟的典型代表。大熊貓超級IP的打造不僅是單一的文化産品開發,更是戰略層面的新經濟業態定義與整合。通過多領域協同創新,熊貓經濟將成為中國連接世界、傳遞文明的重要名片,實現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共贏。
從生態保護到IP開發,從文創産品到數字産業,成都正以“熊貓經濟”為支點,撬動文旅融合、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多重機遇。此次沙龍深入貫徹落實《成都市民政局2024年百家社會組織助力産業建圈強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圍繞熊貓經濟産業鏈創新、生態價值轉化、IP商業化路徑展開深度對話,為成都構建熊貓經濟産業生態圈注入新動能。
參觀熊貓基地
活動由成都市民政局、慈善總會項目支持,得到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文宣處以及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化創意創新聯盟、四川省綠化基金會大熊貓國家公園公益基金、成都市成華區約未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都國之瑰寶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都熊貓國際旅游度假區管委會、《看熊貓》雜誌、四川省文聯《現代藝術》雜誌社、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西南財大天府學院大熊貓文化創意産業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四川工商學院藝術學院、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時尚設計學院、四川省平面設計師協會、重慶九龍坡區旅游行業協會、成都市版權協會藝術設計專委會、成都市成華區網絡代表人士聯誼會、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政府白蓮池街道辦事處、成都市美術家協會數字藝術委員會大力支持,匯聚政府、學界、企業代表100餘人參與活動。
在大熊貓超級IP打造沙龍開始前,參會嘉賓參觀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本次活動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科普展,實際體驗了大熊貓遷地保護示範工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通過展覽科普了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以及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情況,現場周孟棋大熊貓國家公園攝影展更是讓很多游客駐足觀賞,很多與會嘉賓感嘆:發展的基礎是保護,保護好大熊貓就是保護好了熊貓文化與經濟的生産力,更是為後代留下了綠水青山。
大熊貓國家公園展覽
在熊貓經濟主題發言環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管理局)、央視網熊貓頻道等多位大熊貓保護與發展領域重量級嘉賓帶來精彩發言。
有“熊貓之父”美譽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資深首席科學家張和民教授,率先帶來《中國大熊貓的科學保護》主題演講。他強調産業發展的前提是科學保護,並介紹了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30多年的努力中取得的具體突破,並呼籲要保護與發展並舉,建立可持續的、綠色的大熊貓生態圈。
張和民教授分享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黎明表示,大熊貓國家公園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工程,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在4年工作中,不僅大熊貓棲息地得到保護,其大熊貓國家公園林下經濟、自然研學、生態産品、文旅文創等成果蓬勃發展,大熊貓國家公園IP逐漸顯現其獨特的文化和經濟價值。
張黎明分享
大熊貓文化全球推廣大使周孟棋以“大熊貓文化藝術IP的前景”為題,指出大熊貓是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文化經濟、和平經濟的典型代表,至大熊貓科學發現以來,大熊貓一直擔當中國的外交使者,通過生態文明、文化藝術連接世界、傳遞文明,實現多種文化和價值共生共贏,在未來國際經濟業態中最具價值。
周孟棋分享
央視網熊貓頻道副總監郭亞南圍繞大熊貓的國際傳播和全球消費場景創新分享,指出央視熊貓頻道和大熊貓都是超級IP,在移動互聯時代,聚焦到大熊貓並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成,助推大熊貓成為國際“頂流、潮流”,不但展現出有力的中國文化和現象級傳播力,更能將大熊貓打造成為世界級的超級IP。
郭亞南分享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國際傳播中心副主任李艷分享的“媒體融合視角下的熊貓超級IP傳播與打造策略”,介紹了成都電視臺國際傳播中心通過融媒體平臺,應用媒體多元化策略,持續不斷地向海外輸出大熊貓的保護和文化,成為了成都大熊貓全球性正面傳播的中堅力量。
李艷分享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文創中心執行主任石振弘則探討了如何從保育到消費的融合,分享基地在大熊貓保護、宣傳科普、文化體驗、多元文創産品等打造上取得的成效,並通過大熊貓IP運營及授權,實現基地在科研與文創共生發展的良好態勢。
石振弘分享
“我們正在研發AI交互功能,未來熊貓玩偶可通過情緒識別與用戶對話。”主旨分享現場,熊貓工廠廠長胡玉路展示了高倣真熊貓玩偶的製作工藝:採用非遺裘皮技藝與3D建模結合,還原“花花”“福寶”等明星熊貓的毛髮觸感與叫聲,産品遠銷50多個國家,累計銷量超5萬隻。
胡玉路分享
泡泡瑪特集團公共事業部高級經理郭廷敬則以“潮玩IP全球化”為例,介紹其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熊貓熱潮”系列盲盒,在紐約時代廣場、東京秋葉原等國際商圈引發搶購,海外銷售額佔比達35%。
郭廷敬分享
在跨界實踐中,四川絕匠文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夏科展示了“熊貓+中醫藥”的創新案例——將熊貓形象與川貝、蟲草等川藥結合,開發出“熊貓養生茶”“熊貓艾灸盒”,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夏科分享
熊貓郵局品牌負責人唐曉,以百年品牌活化為核心,用“書信+手信”模式重塑品牌,打造熊貓主題文化生態。以“熊貓YOYO”為IP,創專屬郵編與日戳,構建“1+N”場景體系,年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孵化文創産品2000餘款,年銷售額破8000萬,跨界聯動品牌,海外銷售額佔比35%。創新數字化體驗,累計服務超5000萬人次,成文化樞紐。
唐曉分享
在“熊貓超級IP的跨界合作與創新實踐”研討環節,熊貓烏托邦總經理袁泉以“IP裂變:從文化符號到産業引擎”為引,開啟跨界對話。成都市植物園成果推廣中心主任王希分享“自然文創”經驗,提出以熊貓食源植物科普、竹類藝術裝置展等創新形式,實現生態保護與文創消費融合,帶動周邊産品銷售增長40%。成都小熊貓森林公園園長周琦勝則以“雙IP共生”理念,闡述通過小熊貓IP與大熊貓國家公園聯動,打造親子游、自然研學場景,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至5.3小時。
成都動物園經營部部長黃敏直指動物文創痛點,透露正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開發AR互動玩具,破解産品同質化難題。美竹熊貓品牌負責人陳燕以“藥食同源”為突破口,將熊貓棲息地藥材與健康食品結合,推出“熊貓竹葉茶”等20款産品,入選四川省文旅廳“天府旅游名品”。大熊貓創意教育領域,四川大學錦江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王少文展示“熊貓創意教育工坊”成果,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李俊濤教授則以AI生成“數字熊貓長卷”,將大熊貓行為數據轉化為動態藝術作品。RUARUAPANDA公共品牌負責人鍾小林以“公共IP共建”收尾,提出社區參與IP設計並獲益的創新模式。
熊貓超級IP的跨界合作與創新實踐沙龍
在“多元賦能,共創熊貓超級IP新生態”研討中,成都今之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琴文強調全域運營,構建“基地研學+夜游+生態體驗”閉環線路。熊貓國際旅游度假區國際交流部部長孫玲透露將打造全球首個“熊貓低空旅游走廊”,破解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矛盾。四川澤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蒲雯提出“IP分層開發”模型,精準覆蓋Z世代與銀發群體。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時尚設計學院院長譚飛展示産教融合成果,學生團隊設計的智慧巡護揹包已獲3項專利。
技術賦能方面,成都大學AIGC融合創新實驗室負責人萬國演示AI生成“熊貓數字人”,實現智慧互動;熊貓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常春則以私域流量運營,將復購率從8%提升至35%。國際視野下,慢物質品牌合夥人二毛分享與法國、日本、俄羅斯等藝術家在大熊貓藝術領域的合作經驗,以熊貓為紐帶傳遞中國的獨特文化。
共創熊貓超級IP新生態沙龍
在大熊貓超級IP打造沙龍現場,熊貓經濟50人論壇助力産業建圈強鏈項目組還聘請了一批業內權威人士擔任重要職務。聘請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資深首席科學家張和民擔任首席顧問,聘請成都國之瑰寶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飛擔任首席平臺顧問,聘請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張鷥鷥擔任首席文創專家,聘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文創中心執行主任石振弘擔任首席IP運營專家。聘請西南財經大學大熊貓文化創意産業學院院長畢飛擔任大熊貓創新設計服務平臺主理人,聘請西柚熊貓創始人劉滔擔任大熊貓ESG服務平臺主理人,聘請四川文化産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蔡日祥擔任熊貓經濟版權服務平臺主理人。這些專家將為熊貓經濟産業建圈強鏈發展提供專業指導和智力支持。
論壇負責人楊蛟為張和民教授頒發聘書
熊貓經濟50人論壇助力産業建圈強鏈項目通過“引進新技術、發展新夥伴、開拓新市場、搭建新平臺”等六大路徑,推動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據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啟動以來,成都市社會組織助力産業建圈強鏈專項行動已覆蓋28條重點産業鏈,吸引2000余家企業參與,促成15個重大産業項目落地。在成都市社會組織助力産業建圈強鏈專項行動的推動下,政府引導、社會協同、企業參與的創新模式,正為這座城市書寫“熊貓經濟”的新篇章。
文、圖/活動主辦方提供
編輯/陳學軍
審核/李春林
終審/陳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