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大熊貓生存形勢依舊嚴峻,保護工作繼續深化任重道遠

來源: 央視網熊貓頻道 時間:2016年09月14日 15:35 字號: A A+

央視網熊貓頻道消息(記者 竇有容)美國當地時間94日,國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報告中宣佈,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國家林業局針對大熊貓“降級”這一消息,及時發表聲明,作出“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的回應。IUCN和國家林業局為何對熊貓是否應從“瀕危”物種中除名持不同觀點?未來的中國大熊貓保護工作要怎樣開展?熊貓頻道據此採訪國家林業局熊貓保護處副處長張玲,了解大熊貓生存狀況與相關保護工作。 

角度不同 判斷不一 熊貓仍處瀕危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環保組織,其于1963年開始編制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之一。按照相關規定,國家林業局每十年對大熊貓生存現狀進行一次資源調查期間通過開展監測工作了解狀況變化根據2015年年初公佈的中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2013已增長到1864只,較前十年增長16.8%;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增加了271604公頃,較前十年增長11.8%因此,IUCN的報告根據相關數據和技術指標,從理論上做出判斷”,認為大熊貓種群已經“消除了不確定性”,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IUCN的決定是基於學術研究得出的結論,我們對熊貓生存狀況的認識並沒有不同,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判斷”,國家林業局熊貓保護處副處長張玲解釋説,“國家林業局作為政府主管部門,不僅開展了多次全國性的大熊貓深入調查,蒐集了詳細的數據,同時也掌握了多年來的管理工作經驗和基層第一線的工作信息。綜合分析大熊貓保護現狀和其嚴峻的生存形勢,我們認為大熊貓仍然是瀕危物種,仍處於瀕危狀態,這樣的判斷是較為全面的”。

野化環境中的大熊貓 資料圖

野化環境中的大熊貓 資料圖 

降級後仍屬“受威脅”級別 多種因素干擾熊貓生存

IUCN的評價體系中,物種保護級別被分為絕滅、野外絕滅、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數據缺乏和未予評估九類,其中瀕危、近危和無危統稱為“受威脅”。顯然,即使IUCN給大熊貓降級至“易危”,大熊貓依然屬於“受威脅”級別,仍有諸多原因影響其種群生存發展。

國家林業局在聲明中提到大熊貓仍處於瀕危狀況的原因共有四點: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種群交流狀況有待改善、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竹林生長和亟待將強的保護管理能力,其中棲息地破碎化是威脅大熊貓生存的主要因素。副處長張玲就此談到:“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大熊貓的棲息地範圍是有所增大,質量有所提高,但這僅僅是就大熊貓保護的總體情況而言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形勢十分嚴重,特別是被自然和干擾因素分隔出來的33個局域種群中,個體數量小于30只、具有滅絕風險的種群有22個,個體數量少於10只、具有高度滅絕的風險的局域種群有18”,張玲續説,“那些對大熊貓棲息地會造成持久性或永久性影響的大型干擾包括319水電站里程1339公里的道路、268.7公里高壓輸電線984個常駐人口50人以上的居住區479處礦山25景區,雖然其干擾強度整體下降但局部地區有所增加其他如放牧、交通、採藥、耕種、用火等一般性干擾更為常見。不僅如此,新的干擾形式不斷出現(如驢友登山等),這都導致種群分佈區縮減和消失,種群隔離程度進一步加劇。如秦嶺龍草坪周邊曾經旅遊開放導致大熊貓種群分佈區向北退縮10公里邛崍山南部白沙河流域的水電開發導致該區域現無大熊貓分佈。這些情況都説明大熊貓保護形式仍然嚴峻。 

此次熊貓“降級”消息一經傳出,便引發各方熱烈討論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張玲認為這與大熊貓的國寶身份、全球受喜愛程度和其在重要物種地位有很大關聯。作為“旗艦物種”,大熊貓具有非凡的號召力與吸引力,是地區生態維護的代表物種,可以促進社會對物種保護的關注。“因此中國這麼多年一直堅持不懈做好大熊貓保護工作,僅是保護大熊貓這一單一物種,也同時保護了生活在大熊貓棲息地上的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大熊貓是保護物種多樣性的需要,是保護生活在大熊貓棲息地上的眾多野生動植物及其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人類關愛野生動物的情感所繫,更是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

野保工作人員利用無線電培訓熊貓幼仔

野保工作人員利用無線電定位熊貓幼仔 資料圖

保護工作不降級 未來五大措施護國寶 

長期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大熊貓保護工作的落實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保護區體系建設工程等一系列生態和物種專項保護工程,與川、陜、甘三省政府及當地人民群眾共同努力,建立健全保護網絡體系,開展野外巡護和監測,不斷改善當地民生,恢復和改善棲息地,全面加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使得大熊貓的瀕危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已建立67處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形成了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為補充的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網絡體系,53.8%的大熊貓棲息地和66.8%的野外大熊貓種群納入了自然保護區的有效保護中。 

正如國家林業局在聲明中所説,熊貓“降級”消息並不會影響保護工作的繼續進行,對大熊貓的保護決不能“降級”。一旦出現怠慢和鬆懈,大熊貓種群和棲息地都將遭到不可逆的損失和破壞,已取得的保護成就會很快喪失,特別是部分局域小種群隨時可能滅絕。 

據張玲介紹,針對目前已取得的大熊貓保護成果,國家林業局將會進一步開展新一輪大熊貓保護工程建設。基於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考慮大熊貓分佈區未來區域經濟發展對大熊貓可能的影響,儘快修編並實施新的大熊貓保護工程規劃,全面提高大熊貓保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大熊貓保護成效。 

繼續加強大熊貓就地保護工作也尤為重要國家將會採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強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和管理。加強大熊貓保護的法制建設,制定和完善保護政策。對沒有納入保護體系且面積較大的棲息地通過新建自然保護區或擴建周邊已建自然保護區,將其納入保護區範圍。加強大熊貓棲息地斑塊間的廊道建設,加快棲息地斑塊的連接和融合。對棲息地破碎嚴重的關鍵區域進行更詳細的評估,通過改變和優化道路走向、修建動物通道、人工輔助等措施改善和恢復棲息地。嚴格執行生態和環境評價制度,控制大熊貓重要棲息地內的建設項目,防止大熊貓棲息地進一步破碎化。加強大熊貓基礎種群的保護,促進種群間的交流和擴散,確保大熊貓基礎種群的穩定增長和種群安全。

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先後放歸了三隻人工繁育大熊貓,這位野生大熊貓種群的復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之後,國家會繼續深入推進大熊貓遷地保護和野外放歸工作繼續加強圈養種群的人工繁育工作和遺傳管理,提高圈養大熊貓繁育質量,促進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為就地保護成效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加大科研力度,加快人工放歸速度,根據生存風險程度對多個局域小種群實施人工放歸和種群復壯項目;探尋更為科學、有效的大熊貓野化培訓方法和手段,進一步完善“人工繁育-野化訓練-放歸復壯野生種群”的機制,擴大培訓個體數量,為野生大熊貓種群的復壯提供個體、技術和經驗保障。 

建立完善的巡護監測體系。建立巡護監測體系,制定科學的標準,規範大熊貓監測數據的收集、管理和使用,將大熊貓日常監測數據作為掌握大熊貓種群和棲息地動態變化的重要依據,改變依靠十年一次的全國調查來掌握大熊貓種群及棲息地動態的狀況,使大熊貓監測常態化、制度化,提高保護管理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針對大熊貓保護管理能力亟待加強一點,國家將會制定保護能力建設規劃,重視保護隊伍建設,豐富專業技能的培訓方式和內容,為提高保護成效提供充足、優質的人力資源。圍繞服務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這一目標,優先選擇和實施與保護工程密切相關的應用科學、基礎科學項目,開展相關研究。推動政府職能部門、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等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交流,擴大技術支持機構,建立大熊貓保護工作技術諮詢制度,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提高公眾認識和參與度,建設大熊貓保護教育體系,加大相關文化設施和文化産品的建設與開發進程,推進大熊貓生態文化建設。

總之,大熊貓保護工作任務十分艱巨,任重道遠。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有賴於林業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公眾對野外大熊貓和大熊貓棲息地及保護區的關注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加保護大熊貓的公益活動勇於抵制揭發破壞大熊貓保護的行為,都會對大熊貓種群的正態發展産生積極影響。

收藏
下載客戶端

蘋果IOS

安卓

iPanda熊貓頻道官方APP

iPanda熊貓頻道微信公眾號

iPanda熊貓頻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