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2011年兩會:咱們的兩會 >

如何引領大學生農民工:幫助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3日 2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青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群體:他們出身農村、考上大學、進入城市,畢業後與進城打工的父兄匯流,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他們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混同,工資相差無幾,生活境遇同樣是在城鄉之間漂浮。對這樣一個近幾年涌現的年輕人群體,我們稱之為“大學生農民工”。

    曾經的“天之驕子”,曾經的跳龍門的“金鯉”,如今的農民工樣的打工者,城市中生存艱難的“漂”一族。背負著時代變遷、身份轉換重負的這樣一個人數越來越龐大的新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況、心理狀態,他們發自心底的吶喊與訴求,都是我們這個社會不該漠視,而必須認真傾聽、嚴肅對待的。

    這不僅關乎社會的公平,更關乎國家的未來。

    大多沒有固定工作,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城市住房遠無著落……這種類似于農民工的“漂移”生存狀態,已嚴重壓制了這些年輕人的創造力、激情與發展空間,加劇了社會心態的失衡。

    毫無疑問,大學生農民工陷入生存困局,是各種複雜原因使然,傳遞出的信號也是多元的。而破解這個新社會群體的困局,也是包括這些大學生自身在內,所有社會力量共同要面對的新課題。

    心理解困:幫助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

    考上大學,畢業後成為城裏人,曾是許多農村孩子的夢想,也是許多農村家庭改變命運的重要契機。可像農民工一樣的生存狀態,無疑給大學生農民工內心帶來了巨大而難以承受的落差。從心理上為他們“解困”,顯然是極其必要的。

    長期關注城鄉人口流動的浙江省農業廳經管處處長童日暉曾接觸過一些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他認為這個群體內心徬徨而又苦悶,這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原因頗為複雜,但對就業市場了解不充分、心理準備不足,造成夢想與現實差距過大,顯然是重要的一方面。

    浙江省統計局曾圍繞大學生就業狀況,對杭州、寧波5000余家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期望值偏高”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不少學生抱著“十年寒窗,一舉成功”的心理,而且這種心理在農村大學生身上體現尤其明顯。

    大約42.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在擇業時期望值偏高。從四川廣安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陳世飛對記者坦言,直到走入社會後,才感覺到大學生原來這樣不值錢,就是“白菜價”。如果在學校時有人能夠告訴他們這些情況,心理落差也許不會這樣大。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王釗等人説,大學生已經成為普通勞動者,這與以前相比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但很多大學生並沒有做好面對這一現實的思想準備,這會使他們就業時面臨巨大的心理衝擊。因此,教育部門應該在大學生擇業時為他們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要告訴他們就業的艱難,也要提醒他們有學歷不一定就是人才,高校生産出來的“産品”有時未必是市場需要的,確保他們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對待就業。對一些大專畢業生,應幫他們將自己的職業目標定位為高級藍領。

    採訪中,有的大學生農民工還提出,高校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就應該幫助每個學生進行職業定位。來自貴州省桐梓縣婁山關鎮水井村的熊湘,大學畢業半年了,對自己應從事何種職業還感覺茫然,至今沒有找到穩定的工作。他認為高校應及早幫學生設計好未來走向,尤其是把學術研究與社會就業分開。這樣,每個人才能目標明確,能力到位。

    而對於社會上已經越來越龐大的大學生農民工群體,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社會應該加大關注的力度,幫助他們走出艱難的處境。現在對於農民工問題,已有多個部門或社會組織介入管理、服務,但對這些已在社會上成為“漂一族”大學生,至今沒有相應的機構加以關注,掌握他們的就業動態、心理狀態與規模底數等相關資料。記者在多個省份、部門採訪時也發現,雖然相關負責人都表示這確實是當今社會上存在的新群體、新現象,然而具體情況並沒人掌握。情況都不明,給予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就更談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