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他是一位七十多的老人
他一直在奔走宣傳器官捐贈
他説,只要是做好事,幹啥都很快樂

[詳細]
記者特稿

器官捐獻宣傳第一人程德忠:只要做好事幹啥都快樂

    核心提示:程德忠輕易就會被週遭所感動,正因為如此,他也想盡力感動週遭。15年來,程德忠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感動更多的人,跟他一樣承諾死後捐出眼角膜或者身上其他“尚還能用”的器官。[詳細]

    央視網(記者王佳勇 報道)“爺爺,我要捐錢。”1月4日,貴陽甲秀樓廣場南隅,“微笑小屋”前,一個清脆的童聲為嚴寒中的貴陽帶來了一股暖流。

    路過此地的一個孩子,將兩塊錢踮著腳塞進了捐款箱中,此舉讓正在值班的程德忠鼻頭髮酸,激動地拉著孩子説這説那,直到孩子不好意思地走遠了,程德忠臉上的表情依然充滿暖意。

    作為一個71歲的老人,程德忠輕易就會被週遭所感動,正因為如此,他也想盡力感動週遭。15年來,程德忠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感動更多的人,跟他一樣承諾死後捐出眼角膜或者身上其他“尚還能用”的器官。

    自從1996年程德忠承諾捐贈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後,這些年來他不停地奔走著、宣傳著,希望更多的人捐贈器官,甚至數次攜帶宣傳資料,自費走遍全國20多個省市進行他的宣傳之旅。

    為此,程德忠被外界譽為全國遺體器官捐贈第一人,他尚健在而器官已經捐得“一乾二淨”的事跡,也引來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只要是做好事幹啥都很快樂

    天氣轉冷,學生也陸續放假,程德忠和他的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隊隊員們,主動承擔起學生志願者們“微笑小屋”的值守服務工作。作為貴州省團組織、文明系統志願者的主要陣地,“微笑小屋”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為市民提供道路、公交等問詢服務,併為市民提供急救藥品和接受捐款等,平時有學生志願者值守提供服務。

    因為貴陽第一場雪開始融化而驟降的氣溫與敞開的窗戶,“微笑小屋”內溫度很低,程德忠必須時常走動、到外面活動筋骨暖和身子。

    “只要是做好事,幹啥都很快樂。”抱著暖水袋在“微笑小屋”跺著腳的程德忠對央視網記者説,利用這個平臺,他也能順帶號召大家捐贈器官。

    “我覺得遺體器官捐贈宣傳第一人這個稱號,更適合我,”程德忠説,作為老年人來説,身體大多數器官在死後基本衰竭無用,唯一還有價值的就是角膜和遺體,他一直奔走呼告的,就是希望能發動更多的人捐出角膜和遺體。

    “一想到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看不見光明的人想要角膜,而很多人死亡火化了,角膜跟遺體一起被燒掉了,多可惜啊,”程德忠想到的是,如果大家都承諾死亡後捐出角膜,這個世界上就有很多盲人能見到光明了。

    做好事也是為了自己

    據程德忠回憶,讓他受觸動並走上捐獻身體器官道路的原因,是通過中央電視臺一檔關於白血病人呼喚骨髓移植的電視調查節目。那是1996年,剛退休的程德忠看完節目後,毅然自費從貴陽到北京捐獻了自己的骨髓,他因此也了解到人體器官愛心路上,受體和供體之間強大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很多人因得不到及時的配型,或生命消逝、或永遠處在黑暗之中。

    於是,從那時起,程德忠開始關注器官捐獻,隨後也將自己的角膜、肝臟、腎等身體器官自願捐個“一乾二淨”。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有一次程德忠為了聲援“眼角膜捐贈”,再次自費去北京捐獻眼角膜,後因故捐獻未果,他便將向親人“籌集”來的一萬元捐給了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此舉成為中國第一個為該公益基金捐資的公民。

    回到貴州之後,程德忠立即找到公證處,做了死後自願捐獻身體的公證,並寫下遺囑,除了將身上所有能用的器官悉數捐贈外,特別強調死後要後人將遺體直接送醫學院解剖室,供教學研究所用。[詳細]

網友留言

單錫寶:

    老程有英雄氣概!但實現“捐遺”的過程並不浪漫,還存在艱辛和坎坷!我們生前需為排除障礙而努力!

身藏紅塵中:

    人身雖滅,但是那無用的遺體卻能給別人起到無量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北漂的魚兒:

    對於遺體捐贈,我是沒啥意見的,擔心的地方是善後,不管是用於醫學,還是其他的教學實驗,當這些遺體沒有了“價值”,我們是怎麼處理的呢?這個公眾,至少是那些家屬有知情權!

貴州人:

    他豁達,感染著身邊的人;他矍鑠,走遍了全國20多個省份義務宣傳器官捐獻。

一大壇:

    對咱們國家來説,遺體捐贈的最大障礙也許是文化上的。對於死者,我們總想有個“全身”留給後世去祭奠。破除心理上的障礙除了加大科學的宣傳,還需要有一種信仰,培養公民的大愛精神。

微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