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江蘇高校老師拿香蕉教戴安全套
南京財經大學大三女生向記者講述她經歷的一堂性教育課。空間狹窄的教室裏竟坐了十多個男生,她走進去只能挨着一名男生坐下,課堂上最火辣的環節是學戴安全套。“教具”是一根香蕉。老師先進行示範,當他往香蕉上套安全套時,頓時哄堂大笑,尷尬氣氛一掃而光。
重慶高校課堂上發安全套
“這門課每學期都非常火爆。”西南大學教務處負責選修課的工作人員楊麗媛説,西南大學除開設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等基本課程外,還針對大學生的性心理和愛情心理,專門開設了性健康教育課程、性文化與性健康、愛情心理學、大學生戀愛?性?婚姻等課。由於貼近大學生的需要,這些選修課也很受學生歡迎。
鄭州高校早已開相關選修課
記者從鄭州大學教務處了解到,目前學校還沒有開設心理學方面的必修課,但早已開設相關的選修課,比如《人體生理健康》、《性健康教育》等,這些課程都有從心理學方面介紹心理健康教育和戀愛方面的知識,頗受學生歡迎。
" title="" target="_blank">◆現狀:多所大學已設心理健康課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頻發,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高校已將“大學心理健康”作為必修課。以成都理工大學為例,該校開設的心理健康類課程超過30門,性心理與性健康作為一門專門的課程,早在3年前就已面向全校同學開設,每年選課人數都超過了千人。“人際關係、情緒調節、情感問題等都是現在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中最主要的幾個方面。”成都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程虹娟表示,在大學生這個年齡,情感需求比較突出,開設情感心理與性心理課是很有必要的。
" title="" target="_blank">◆調查:過半學生贊成設性心理課 記者走訪幾所高校發現,過半學生支持心理課成為必修課。在四川大學附近,記者隨機詢問了10名學生,8名同學對於心理課,尤其是包括性心理學及戀愛心理學的心理課程成為必修,態度極為贊成。 牛曉雲是西南民族大學大三的學生。她説,西南民族大學開設了多種心理方面的選修課,性心理學每學期都很火爆,很多同學選不上,還要過去旁聽。“這要是必修課,肯定沒人逃課挂科”。“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嘛,沒什麼好隱晦的。”四川大學大二的白澤同樣“舉雙手贊成”性心理學成為必修,這不單是因為獵奇,而是懂得更多的常識。
" target="_blank" title=""> 心理課程進高校。他認為,對待大學生性生理和心理有必要“打開天窗説亮話”,“很多大學生依然談性色變,在生理上趨於成熟,但是心理上還存有缺陷”。 焦碧碧還拿去年參加防艾宣傳志願者培訓的經歷舉例子,他説:“兩個小時的講座,先得花一個小時‘脫敏’,而且周圍志願者本身對性知識、性心理的理解也存在錯誤。” 鄭大材料學院的鄭小維説:“在高校學習還是太晚,至少要在高中實行,能在初中就更好了,這些知識總是趕早不趕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採訪中,也有一些老師認為高校應該開設這樣的課程,但不知道怎麼教,因為這個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怎麼教。 鄭州大學石國貞老師表示,首先,這是學生們很關心的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因此高校應該開設性心理教育和戀愛心理教育課程。 其次是怎麼教。他認為這個課的目的不僅是描述事實,也要有價值觀的引導。“兩性關係要放在文化、歷史、社會的背景來考量,僅就兩性關係本身談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石國貞老師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arget="_blank" title=""> “以我接觸過的大學生為例,心理健康的確實佔大多數。”安徽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何元慶副教授認為,就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而言,公眾不應過多地將眼光聚焦在“性心理及戀愛心理”等敏感字眼上。 何元慶介紹説,安徽師範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合計近三萬人,學校30多名心理諮詢師加一起,每年要接到1000人次左右的諮詢。“在前來諮詢的大學生中,80%的諮詢重點都是涉及自身的發展問題,比如自我認知、人際交往、職業規劃等等。”何元慶告訴記者,只有20%的大學生會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雖然這些心理問題涉及焦慮、抑鬱,但是並不會達到焦慮症或是抑鬱症的程度,而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還不到全校學生總數的5%。”
" target="_blank" title=""> “這是很好的事。”成都大學教育心理係教授桂世權認為,心理課成為必修課,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很有益處,戀愛心理與性心理課程的開設,“這可以‘防患於未然’,大學生遇到戀愛心理的問題很正常,但有些人處理不恰當,有可能産生比較嚴重的後果。這樣的課程有助於他們正確對待這些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需要輔導、心理問題需要疏導,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也需提高。問題的關鍵是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大學生不是兒童,有着獨立的思想與看法,應該怎樣對他們進行性心理和戀愛心理乃至生命教育,他們是有發言權的,不應將他們剔除在外,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就制定好規定性動作,讓他們執行。
" title="" target="_blank"> 將一個大學生群體自身深切關注的話題列入高校的選修課裏,當算是教育者的體察之舉。事實上,與性有關的各色現象原本就流行於大學校園中的各個角落,男女生宿舍每天舉行的睡前臥談、校園網絡上FTP站點下載量排名靠前的各類影片、社交網絡中廣受關注的校花校草動向等等,無不與當代大學生的性心理有關。這不會因教育者們對此避而不談自動消失,相反,如若一直採取不聞不問抑或諱莫如深的態度,可能還會導致大學生們在處理性問題時行為失范。把性心理的學問堂堂正正地擺上臺面,和大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現在還為時不晚。 社會環境的日益開放,對大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坊間流傳着不少關於女大學生的笑話,這些笑話多少與性有關,而新聞中也時常會曝出類似的事件。剛開始,公眾可能還只是帶着獵奇的眼光閱讀這些信息,滿足着內心窺私的慾望,時間長了,竟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如果現在還有人把“女大學生被包養”視作新鮮事件的話,怕是會被嘲笑為與時代脫節。所以,當下人們在驚異於大學生們奔放的性觀念的同時,卻也免不了會萌發“這樣的事情現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但這恰恰是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缺失所帶來的弊病,卻因為社會自身性道德底線的下降而主動對大學生不正常的性觀念採取了寬宥的態度。 此種氛圍的熏陶,讓各種關於性的奇談怪論在大學校園中盛行,遲遲得不到糾正與指導。翻一翻大學論壇的情感專區帖子,往往充斥着“處女情結”的大討論、“傍大款、傍富婆”以及各種對性的遐思異想,其中不乏已經超越道德乃至法律底線的論調,這都是“社會病”在大學生思想中的投射。如何正確地對待性、處理性並由此樹立對自己、對社會有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其實是當代大學生備受困擾的問題。視而不見的話,只會對他們將來的家庭、事業各方面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麻煩。但是,具體如何引導,絕非一蹴而就的簡單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