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當代繪畫大師吳冠中

 

CCTV.com  2010年08月08日 21: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蘭州晨報  
專題:吳冠中紀念座談會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吳冠中曾考取官費出國留學,當被問及當年歸國,歷經磨難,是否後悔過時,吳冠中道:“不後悔,藝術要根植于祖國民族的土壤裏。”吳冠中把自己與祖國、與生活的聯絡比作“風箏不斷線”。

  “魯迅是我精神上的父親”

  作為一代繪畫大師,吳冠中稱自己的藝術實踐是“寄養于東西兩家”——既吃過東方的茶飯,又喝過西方的咖啡——他同時學習了林風眠的油畫和潘天壽的國畫。但吳冠中強調創新,甚至鼓勵叛逆。趙士英認為,魯迅先生的精神給吳冠中以極大的啟迪。“吳先生非常崇拜魯迅,他説魯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親,他要做一個有脊梁的中國文人。”

  “不欠人、不求人、不求官”

  對藝術一絲不茍,對名利特別淡泊,這是吳冠中給弟子的最深刻印象。據報道,吳冠中的書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墻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張椅子。椅子拉開就幾乎頂到了書架。

  “吳先生從來不欠別人的,從來不求人,不求官。別人幫他,他馬上還別人的情。”趙士英説,“吳先生在生活中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非常簡樸。理髮就在馬路邊的攤子上,5毛錢就理完了。”趙士英提起這些唏噓不已。

  “我的作品應該屬於國家”

  “我的作品應該屬於國家。”吳冠中常常這麼説。提起吳冠中的豁達淡泊,趙士英格外感慨。“很多藝術家的子女為了爭畫會産生很大的矛盾,但吳先生只給自己的子女選了幾幅作品作紀念,其他的都捐出去了。”

  就在6月24日,吳冠中再贈5幅水墨作品給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

 

● 吳冠中語錄

  ——“在我看來,100個齊白石也抵不上一個魯迅的社會功能,多個少個齊白石無所謂,但少了一個魯迅,中國人的脊梁就少半截。我不該學丹青,我該學文學,成為魯迅那樣的文學家。從這個角度講,是丹青負我。”

  ——“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表作品,為了名利,忙於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大家那樣下苦工夫的人越來越少。”

  ——“整個社會都浮躁,刊物、報紙、書籍,打開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説這是文化繁榮,不如説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唬人,與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

責編:王夢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