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吳冠中:下輩子想當魯迅 怒談假畫風波

 

CCTV.com  2010年08月08日 21: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專題:吳冠中紀念座談會

  吳冠中:

  下輩子想當魯迅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我負丹青——吳冠中捐贈作品展”

  日前在上海美術館開幕

  1月15日下午,“我負丹青——吳冠中捐贈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將持續到2月20日。本次展覽由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和江蘇省美術館聯合主辦,共展出吳冠中捐贈給這五家海內外公立美術館的重要作品160件,涵蓋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各個重要創作階段,是近年來舉辦的有關吳冠中藝術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個展。日前,90高齡的吳冠中在感冒初愈後飛赴上海,參加了此次展覽的新聞發佈會和開幕式。在展覽開幕式上,這位中國畫壇泰斗稱,藝術“真正的評判在人民”。

吳冠中

《夜宴越千年》

《桑園》

《五牛圖》

《夕照華山》

  “吳冠中”三個字就是新聞

  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介紹説,此次展覽緣起于2008年4月吳冠中捐贈自己珍藏的66件代表作給上海美術館。這些的捐贈作品均是吳冠中精心挑選的代表作,其中包括《魯迅故鄉》等30件油畫、《獅子林》等36件彩墨作品,時間上涵蓋了自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各個不同的創作時期,其中有些是很少公開面世的大尺幅作品。加上之前捐贈的6件作品和近日捐贈的15件素描寫生精品,吳冠中向上海美術館捐贈的作品已達87件,使得上海美術館成為國內目前收藏吳冠中先生作品最為豐富和最為完整的藝術機構。

  關於展覽的名字,上海美術館方面頗費思量,先後起了多個都感覺無法確切反映展覽要旨,最後乾脆移植了吳冠中自傳書名“我負丹青”。這四個字裏麵包含了他對藝術、理想、歷史、現實、人生種種百感交集、悲欣交加的複雜感情。吳冠中對此很是贊同:“‘我負丹青’很好,我的一生的經歷都反映在裏面了!”

  配合此次展覽,上海美術館邀請了多位著名藝術家、評論家面向觀眾開辦了5場專題講座,還出版了《我負丹青:吳冠中》大型精裝本畫冊和《不負丹青——吳冠中藝術評傳》等圖書。

  吳冠中為何如此出名?策展人江梅説:“我想是因為他這個人身上的綜合指數特別高。他不僅是一個勤奮兒多産的優秀畫家,敏感、犀利、坦率的評論家,中國藝術界少有的思想者,他還是中國藝術市場上屢創新高的明星。跟吳冠中有關的新聞和話題,總是激起人們對現實有關的諸多藝術問題和藝術現象的思考和爭鳴。環顧中國藝術界,這些方面集于一身的人物能有幾個?”

  談作品:

  藝術不該留做私藏

  在吳冠中看來,藝術品沒有質量就不是藝術品,是廢品和垃圾。他的數次大規模的撕畫行動,就是為了不讓壞東西流傳出去。他視自己的作品為女兒,很少賣畫——“不滿意的作品不願意賣;滿意的作品又捨不得賣。”

  吳冠中一直相信藝術不該留做私藏,在接受採訪時曾多次表示:“我滿意的作品約有兩百幅,捨不得賣。當然,這些作品都是我的好姑娘,總不能一輩子守著我,有一天總要讓她們嫁到好人家;好人家就是博物館和美術館。”在發佈會上,吳冠中一再強調:“我常跟我的孩子們講,我的畫不是個人遺産,是要給大家看的。家人可以留幾幅做紀念,但大部分要送給公共機構。”

  在吳冠中眼裏,美是滲透在生活裏的。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説過:“中國的藝術教育功能,一直藏在大學裏邊,沒有跟社會生活發生關係,與民眾産生互動和溝通。我們生活中的美感很少,缺少美的環境熏陶,我們應該拉近生活和藝術的關係。”他認為,現在博物館免費開放了,這是好事情,但就怕沒有好東西。他希望更多的藝術家能夠拿出好的作品來,讓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裏也有好看的作品。

  談大師:

  一百個齊白石抵不上一個魯迅

  在中國美術界,吳冠中不僅是一個多産的藝術家,同樣也是一個多産的作家和評論家。他滿懷對藝術和生活的真實情感與切身經驗而撰寫的大量充滿真知灼見的優美散文,獲得了海內外眾多讀者的喜愛和讚譽。英國文學評論家邁克蘇立教授曾這樣説:單憑發表的文字就足使他在藝壇上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強烈、簡練與坦誠的表達方式,可與他所崇拜的凡高媲美。

  雖然藝術成就享譽世界,但吳冠中非常自謙,正如其自傳的書名“我負丹青”,覺得自己雖然搞了一輩子的丹青,卻並沒有畫好。他坦承,自己“下輩子不當畫家”:“越到晚年我越覺得繪畫技術並不重要,內涵最重要。繪畫藝術畢竟是用眼睛看的,具有平面局限性,許多感情都無法表現出來,不能像文學那樣具有社會性。在我看來,100個齊白石也抵不上一個魯迅的社會功能,多個少個齊白石無所謂,但少了一個魯迅,中國人的脊梁就少半截。我不該學丹青,我該學文學,成為魯迅那樣的文學家。從這個角度來説,是丹青負我。”

  當記者問及是否會繼續創作時,吳冠中説:“這要有靈感,就好像不懷孕就不能生孩子。作畫也要十月懷胎,我必須構思很久才能下筆。想要創新很難,十之八九都不能成功,成功的那一兩成,就非常了不起。”

  談“不愛國”:

  捐贈如嫁女 要嫁好人家

  2008年2日,吳冠中將113幅市值3億元的作品捐獻給新加坡美術館,包括63幅水墨畫、48幅油畫、兩幅書法。作品的創作年份從1957年到21世紀初,全面表現了吳冠中的藝術成就以及各個時期的風格。新加坡美術館館長郭建超表示,這應該是新加坡的公共博物館收到的價值最高的一份捐贈,也是吳冠中個人數量最大的藝術捐贈。對於吳冠中的這次捐贈,各方爭議不斷,甚至有人質疑他不愛國。

  新聞發佈會上,當記者問及此事,吳冠中首次做出了公開回應。他有些激動地説:“畫家可以有國界,但作品是沒有國界的,畫家的作品應該由全世界來評判。對我來説,送給新加坡也好,送給上海、香港也罷,都是讓世界的美術愛好者了解、分享我的藝術。”他表示,新加坡介於中西方之間,文化與中國接近,“我把畫捐給它,希望促進其對美育的重視。”而之所以選擇上海美術館和新加坡美術館捐贈我的作品,是因為這裡是人民最容易看見的地方,“我不願意我的作品給某些博物館,放在庫房裏爛掉!”

  吳冠中説:“我的藝術是屬於人民的。我希望我的畫為廣大人民所擁有和欣賞,以後人家要看吳冠中的畫,就要到各大美術館,這是我的願望,我要實現它。現在,我所剩‘女兒’不多了,留下的大多是不好的,不好的自然就不能出嫁。”

  談假畫風波:

  親手鑒定偽作卻無濟於敗訴

  近年來,在拍賣市場上,倣冒吳冠中的偽作一直不斷,打假成了吳冠中頭痛的事。2007年初,吳冠中怒批《藝術與財富》雜誌刊登其假畫,引起強烈社會反響。當時,吳冠中偶然通過朋友發現2006年第12期《藝術與財富》雜誌刊登了9幅署名吳冠中的假油畫。據書畫鑒定家牟建平先生透露,假畫《桃花》已經在北京嘉寶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中以330萬元的價格成交。然而,時至今日,這些假畫的去向依然是個謎。2005年12月,在翰海拍賣公司舉辦的油畫雕塑拍賣會上,蘇羅敏女士以253萬元從書畫收藏家蕭富元手中,買下了一幅署名為吳冠中的《池塘》油畫。今年7月,吳冠中親筆鑒定此畫為“偽作”。蘇女士將瀚海公司和該畫的原主人蕭富元起訴到法院。

  雖然吳冠中親自做了鑒定,並題寫了“此畫非我所作,係偽作”,但並沒有對這起訴訟起到任何作用。2008年12月15日,北京市一中院對此案作出判決,蘇女士敗訴。談起此事,吳冠中依然難掩憤怒,直斥“很荒唐”。對於拍賣公司“不保真是慣例”的説法,吳冠中説:“拍賣行賣假,難道不用承擔責任嗎?國法還管不了慣例和行規嗎?”他表示不願再提官司了。

  談美協:

  美協的權力太大了

  吳冠中一輩子都在求一個真字。在美術界,他出了名的敢説敢當。比如,他曾炮轟美協等機構。他認為,全世界只有中國還養著諸如美協、畫院這樣的官方藝術組織,花了多少錢卻沒有作品出來,就好像養了一大群雞卻不下蛋,應該取消這些機構,或者停止財政撥款,讓它民間化。在吳冠中看來,現在,美協的權力太大了,制約了畫家的創作,美協現在做的許多事情,對美術家不公正,有些人對藝術的評價完全脫離了藝術本身,摻雜了太多其他的因素。在不良風氣影響下,搞藝術的人不再專心創作好作品。很多畫家都想進美協,千方百計與美協官員拉關係、拍馬屁,進入美協後努力獲得一個官職,有一個頭銜,好去辦展覽,或者進畫院吃皇糧當專業畫家,把畫價炒上去。

  在吳冠中看來,好的老師首先應是好的藝術家,而好的學生是“叛徒”。在北京舉行的一次“吳冠中師生展”中,當時,他很想用“叛徒展”來命名。“我寧願他們(吳冠中的學生們)是叛徒。”那次展覽最終還是叫“師生展”。

  吳冠中説:“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是前人的腳印,今天走向哪,需要探索創新。”在他眼裏,“叛徒”實際上就是創新的代名詞。(作者: 吳紅林)

責編:王夢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