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浙江警方破獲了一起制售地溝油的案件。警方在案件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地溝油,部分小作坊將劣質、過期、腐敗了的動物皮、肉、內臟經過簡單的加工提煉後生産出來油脂。經過近五個月的偵查發現,新型地溝油很大一部分最終進入到了食品領域。[互動入口 ]
究竟誰該為地溝油産業的産生負責?是敢用再生地溝油的餐館,是聞著臭氣舀廢油的底層勞動者,是地下油料作坊?與其寄望于經營者個人的良心發現,倒不如質問一聲政府:地溝油從回收、加工到低價交易,鏈條上有多個環節,認真監督、檢查和管理,哪一個環節能做到完全隱蔽而無形跡?
工作組的目標就是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在5到10年時間內在中國杜絕“地溝油”。同時,制定《地溝油的檢測方法》等立項標準,並承擔《食用植物油成分真實性鑒定標準研究》等課題研究,力爭儘快找到一種能有效檢測、鑒別“地溝油”的技術手段。
地溝油“返流”還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行政缺位,觀念陳舊、疏導不力。對於地溝油這一具有豐富潛能的寶貴資源,沒有正確認識,也就不能從産業創新、循環經濟的高度加以重視,更遑論給予積極指導和政策扶持。於是,本來可以健康發展的利民事業,便走入歧途,變成了令人厭惡的害民勾當。
地溝油的問題並非中國所特有,幾十年前的美國,西歐,日本,都曾經廣泛出現。究其原因,就在於從廚余垃圾中分離出地溝油加工出售,整個産業都是盈利的。從經濟學角度講,無論消費者還是監管者,辨識地溝油的信息費用過高。這是地溝油屢禁不止的核心原因。
目前國內尚未有檢測地溝油的統一標準。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2716—2005)中,關於食用油的理化指標檢測包括酸價、過氧化值、浸出油溶劑殘留、游離酚(棉籽油)、總砷、鉛、黃曲霉毒素、苯並芘、農藥殘留共9項指標,分別對植物原油和植物食用油進行不同的標準檢測。
但是植物原油、植物食用油均不是地溝油。而標準裏這9項基本的食用油檢測指標,即使是地溝油煉出來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無法針對地溝油去進行辨別性檢測。
根據經驗,食用植物油一般通過看、聞、嘗、聽、問五個方面即可鑒別。 看透明度,純凈的植物油呈透明狀;聞氣味,有異味的油,説明質量有問題;嘗味道,口感帶酸味的油是不合格的;取油層底部的油一兩滴,涂在紙片上,點燃並聽其響聲。燃燒正常無響聲的是合格産品,反之為不合格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