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援助受災國家是人道精神的體現 Think again

對菲國援助符合人道主義精神

      近幾年,世界範圍內自然災害和災難呈現上升趨勢,洪災、海嘯、颶風等自然災害頻繁爆發,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僅2010年,全世界共發生自然災害373起,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100億美元,受災人數2億多人,因災死亡人數達到了29.68萬人。自然災害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敵人,各國也有共同抗擊災害、保護人類共同家園的義務。中國理應加入這一行列,與其他國家共同面對和戰勝困難。
       此外,聯合國22號發出一項總額為2860萬美元的緊急募捐呼籲,為遭受熱帶風暴襲擊的菲律賓地區提供進一步救助,多國政府也紛紛提供先進或物資援助。

菲律賓也曾對中國進行過緊急人道援助

     中國遇到自然災害也接受過國際上的人道援助。08年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後,國際社會紛紛向中國提供包括資金、物資、人員和裝備等各方面的援助。根據民政部公佈的數據,有94個國家政府提供現金援助約35.55億元人民幣,捐贈物資價值約11.54億元人民幣。其中,沙特阿拉伯提供5000萬美金現款和1000萬美金物資,日本國捐款5億日元(約475.4萬美元)。根據外交部提供的數據,當時菲律賓也提供了總計約3200萬人民幣援助物資,約合450萬美元。
     “禮尚往來”只是一個形象的説辭,向菲國提供人道援助符合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在介紹中國對外援助的情況時曾承諾,中國政府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繼續向需要幫助和支持的國家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救災援助,支持國際社會救災、減災的努力,為促進人類共同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菲律賓南部因熱帶風暴“天鷹”引發大雨洪災。

12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證實中方向菲律賓提供100萬美元援助。

100萬美元援菲值不值? Think again

給100萬美元多不多?

      根據菲律賓國家減災管理委員會最新統計,截至12月23日,強熱帶風暴“天鷹”已造成菲南部13個省份受災,受災人口67萬餘人,1080人死亡,近2000人受傷,1079人失蹤,27萬餘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約10億比索(約2300萬美元)。菲律賓政府20日已宣佈全國進入“災難狀態”。菲媒體稱,本次災害是菲近20多年來遭受的最嚴重的風災,也是2011年全世界傷亡最慘重的風災。相較之於菲律賓遭受災的損失而言,100萬美元並不算多。此外,澳大利亞提供130萬澳元(約1205萬美元),西班牙提供90萬歐元(約117萬美元),美國在捐款10萬美元後又追加80萬美元。

為何要援助菲律賓?

      對外援助作為外交手段的一種,背後往往有著國家利益的考量,這一點我們在《美國對外援助:受限制的“善”行》 這一期《非常識》專題中有過探討。這對中國來説同樣成立,除了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這種“軟實力”外,對擴大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也大有裨益。
       南海是世界第二繁忙的海上航線,每年有50%的商船噸位途經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以及龍目海峽。除大量礦産和漁業資源外,外界預計南海擁有70億桶石油和900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資源。與此同時,許多地區和地區外國家的國家安全威脅也與這一水域相關。其中美國、日本、中國和印度的利益在南海犬牙交錯,而且包括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之間尚未解決的領土爭端,菲國對於中國解決南海爭端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部分網友卻覺得不值

      自中國援菲100萬美元的消息發佈之後,出於種種原因,國內部分網民對於中國此舉表示不解甚至不滿。其中有些質疑可以理解,如“中國還有很多貧困的地區和人口,援助菲律賓的錢應該先惠及這些人”,作為中國人當然希望國家把錢用於改善中國的民生,但實際上,外交與內政的花錢過程,不能混為一談,兩者有著不同的考量維度。而有些網友的質疑則混雜著不理性的民族主義情緒,如“菲律賓會拿著中國錢來對付中國”等,本屬於正常人道援助範疇,被上升到國家對立的層次,破壞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關係。

12月20日,菲律賓政府為災區運送了400多具棺材,但也只是杯水車薪。由於災區的條件有限,當地停屍房裏已經裝滿了屍體,連街道上也擺滿了棺材和屍體。

6月份,在中菲關係因南海爭端開始緊張之時,菲律賓向其盟友美國尋求保護,結果也得到了美國會幫助其升級武裝力量的承諾。

中國外援需要反思效果 Think again

中國的“樂善好施”效果如何?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是一個真理和現實,西方國家的援助向來是附加條件的,包括政治條件。西方通過雙邊和多邊向中國提供的援助,從來都是附加了條件的。但中國向它方提供援助時卻“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如今中國不僅免除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而且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授人以漁”的“造血”性援助。
      增加援助,我們目前仍是發展中國家,受到能力制約;受援的國家當然歡迎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中國援助,但是,當援助規模越來越大,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越來越多,對於這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慷慨”,我國納稅人難免有意見,因為老百姓不知道這些援助到底是否是否真正促進了有關國家的發展和與中國的友好關係。

援助是否被負責任的使用?

     假如援助對象有一個負責的政府,援助款項能獲得負責的使用,那麼中國也能獲得受援政府和人民的感謝和讚賞。但如果對方政府或相關領導者貪污腐化,援助時還不附加條件,後果往往會出力不討好,中國的援助資金可能沒有被負責任的使用,弄出不少豆腐渣工程來,還給中國國家形象帶來損害。發達國家從援助失敗經驗中總結出的一些有益的規則和制度值得中國學習。發達國家普遍重視對援助過程的監控和對援助效果的評估。評估工作往往請獨立的專家評審團,從而提高評估的透明度。我們也有必要將這種監督和評估的工作機制化,要求援助對方提供每一筆大額貸款的用途細節,並全程和後期評估援助項目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效果,這將有助於決定是否應進一步加強援助。

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達2562.9億元人民幣,其中無償援助1062億元,無息貸款765.4億元,優惠貸款735.5億元。中國越來越成為最引人注目的新興“施援國”。

造神運動,避免不了的循環?

結語

Conclusion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件屬於正常國際人道援助的好事,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   
責編:@張鑫(微博鏈結) 郵箱: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部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